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农家乐 > 科技苑 >

给荒漠“植皮”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12: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主持人)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沙尘暴给我国很多地区人们已经带来深刻的印记,我国沙尘西从新疆,向东向南突袭过台湾、香港,北至黑龙江,往中到达过四川盆地,全国有十六个省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这种恶劣天气。而最不堪其扰的要算是,地处在沙漠的边缘地带的内蒙古达拉特旗。而这里的人们也始终和日益沙化土地抗争着。

    这些树苗都是每年的四月份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种下的,年年种,小树年年逃不过会死的厄运。

(采访)安晓亮:像这个,这应该是去年的,这个是去年还活着的,今年死了。今年全部死了,根子全部出来了。

    有些树苗的根儿一半儿埋在地里,一半悬在空中,有些树苗的根部整个都裸露在了外面,完全失去了汲取营养和水分的功能。根死了,苗自然也活不了。

    (采访)刘占海:就像咱们刮一次大的风以后,能歪10到20公分,那么有两次、三次,咱们栽的树深度是60公分到80公分之间,那么有三、四场风的话,就刮出来了。

    还别说是小树苗,春季的一场风刮来,吓得人都不敢出来。

    (采访)王双喜:开始就是黄沙漫漫。

    (采访)村民:起风的时候人都站不住了,刮的你像跑似的。这风沙大的眼也睁不开。

    (采访)石焕:风大以后,30来米就看不见人。

    近些年沙尘暴越来越频繁,这种灾害天气不仅侵扰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更严重的是原来耕种过,能有些收益的田地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

    (采访)村民:苗这么高在地下,有的时候刮死了。

    (采访)石焕:沙尘暴,就沙子迁移,迁移以后把农田压下来了。

    沙进人退,最严重的上世纪80年代,因为沙化无法生存,达拉特旗已经有175户牧民迁移他乡。

    可在达拉特旗种的草植的树为什么治不住沙,反而被沙子给治了呢?

    (采访)刘占海:从大体上来说,但是每次每年的降雨,它有效降雨的次数少,分布不均匀。有效降雨主要集中在7、8、9这三个月之间。

    虽说达拉特旗种的都是抗干旱耐瘠薄的灌木,可植物成活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水。达拉特旗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而且偏都集中在夏季,错过了种草植树的好时机。

    造成植物成活不了,除了缺水,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严格上说,这已经不能叫做土了,土里面已经失去了有机物,变成了沙。

    沙没有聚合力,就更容易被风吹走。达拉特旗气候干燥,不仅多风而且风速大,风力最高的能达到10级,这就产生了破坏力极强的风蚀现象。

    (采访)安晓亮:就是风把沙子全部刮走了,把它裸露出来了,就是风蚀,风蚀比较严重。

    严重缺水和毫无阻拦肆虐的狂风,对内蒙古达拉特旗造成的威胁更大就是土壤的沙化,更多的土地土壤结构被破坏、功能退化,变成不能耕种的荒漠化土地。。怎样才能把沙子固定住,怎样不让沙化继续蔓延呢?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来到了这片荒漠,帮助这里的人们防沙治沙,他们也正在试验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阻止住沙化的蔓延。

    (主持人)听起来你可能会产生疑问,怎么水生生物研究所做起了防沙治沙的事,水生生物怎么能和沙漠联系起来呢?要说这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还真就让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给联系上了,而牵上线的就是藻类植物。

    (采访)村民:喷这个为了(防)护沙的。每年就是这会儿一直喷到秋天。

    在内蒙古的达拉特旗的解放滩村,这里每年七八月份都要往荒漠上喷洒一种发绿的液体。

    (采访)

    记者:你们喷的这叫什么啊?

    村民:叫藻啊,我不知道什么藻,反正是个藻,说的是藻嘛。

    虽说村民们还不十分清楚,喷到荒漠上的到底是什么,但他们也实实在在地看到沙化的土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沙土上先是结上了一层皮,随着不断地喷施,这层皮越结越厚,盖在沙土,让流沙不再前移。

    这绿绿的液体真的是藻类吗,藻类不是大多都生长在水里吗?它怎么能在沙漠里生存,又怎么能神奇地将松散沙土结成团呢?

    要说的清楚这一切,就不得不认识一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刘永定教授,他研究藻类已经有**年了。

    (采访)刘永定:要是陌生人的话,他还认为莫名其妙,你是研究藻类的,你在水里面研究就行了,怎么跑沙漠里面去了呢?这个类群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面,更多的人们就集中在水里面去研究这个藻类,但是刚才我说了,那个极端环境,就是极端条件的那些生存环境,比如说温泉,温泉里面有藻类,雪山、冰川、南极很多,一般生物很难生存的条件,它只有藻类生存的,包括荒漠里面,土壤里面有藻类。

    藻类是生物界的最低等植物,又叫先锋植物。34亿年前地球还是荒漠时,最早出现的植物就是它,然后才是苔植物,再后其他生物才陆续产生,藻类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存活,所以藻类生长在沙漠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沙漫漫的荒漠,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但依然会有生命存在。偶尔爬行的蜥蜴,零星的野草和灌木,还有一些很难被人发现的藻类,它们就是荒漠藻。

    (采访)刘永定:为什么别的藻不能够在这个荒漠里长?它能够在这里长,必然有它特殊的结构,因此就能够形成一些特殊的功能。

    能生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一定会有它的独特之处。荒漠藻首先是不怕晒,能够耐受60度的高温,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并且在这样的少雨缺水地区,荒漠藻还显现出了极强的抗旱能力。

    (采访)刘永定:它长出来它就是再干旱它也不死,它不死它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它的活力就很低了,很微弱了。遇到一点水它马上就能够,这个比别的地方的藻类它更容易,一下子就能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