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上个月我们栏目播出过一期节目,讲的是辽宁省岫岩县的种菇大户赵佩贤,利用被感染的香菇废棒种植平菇获得了成功,节目播出后,我们接到了不少菇农的电话,说正愁这污染棒没地儿扔呢,这下可派上新用场了!给废料灭菌,再添加辅料,这事儿都不难办。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当初赵佩贤他们就在这些问题上有过波折。
(采访)赵佩贤:像这种情况就是二次感染,感染就是菌种有一半活了,一半没活,时间长了之后,这个料变味了。像这一包基本上就是杀菌没彻底,有一些灭菌的地方没到,这就臭味特别大,菌丝放里头根本不能长。
赵佩贤种香菇已经有7、8年,要说种菇的经验还是有一些的,不过用香菇废料种平菇,对赵佩贤来说却是头一回。自己的判断到底对不对呢?赵佩贤赶快找来了他的技术顾问李成岐,两个人反复比较之后认为,确认是培养料杀菌不彻底,出现了二次感染。那么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造成了二次感染呢?赵佩贤和李成岐决定从头检查他们处理废料的全过程。
首先是废料发酵。发酵的整个周期得到达20多天。在把废料打散重新堆堆之后,赵佩贤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用手腕粗的木棒在料堆上扎了好多洞眼,为什么要在发酵的时候给料堆扎眼呢?
(采访)赵佩贤:扎眼的效果就是让空气在菌包当中形成流动,流动的时候,发菌的效果就好,这个眼的作用起什么作用呢?就好像咱们烧的煤炉一样,如果这个煤加到炉里之后,表面全盖死,煤火不一定着得太好。如果我们用那个炉钩子透几个窟窿眼,这煤火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旺了?咱们扎眼的效果跟这一样。
原来,扎洞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料堆里的空气流通,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长得快,它们分解培养料的速度就能加快,各种各样的大分子物质会被快速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强烈,就能让料堆快速升温,杀死大多数不耐热的杂菌孢子。
那么,这发酵要达到多高的温度才合适,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采访)赵佩贤:我们发酵的温度是在70oC到80oC之间,而且这个温度还不能超过80oC,超过80oC把一些有营养的成分还给烧掉了。
发酵的温度太低,达不到杀菌的目的,但这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那么应该怎么控制料堆的温度,不让它超过80oC呢?
(采访)赵佩贤:那就需要我们用温度计,插在堆子中,随时察看温度,如果万一温度要过高的话,就得及时倒堆,把那个堆散热。
倒堆能够帮助培养料快速散热,有助于控制发酵的温度。如果是在春秋季发酵,隔7天倒一次堆就行。可是这批香菇废料发酵的时间是在7月初,正赶上高温季节,所以赵佩贤他们把倒堆的时间间隔缩短了,隔上4、5天就倒堆一次。每次倒堆之后,都得再扎一遍洞眼。
这扎眼可是个力气活,看着好像不费劲,可那手腕粗的木棒,不使上全身的力气根本无法捅到料堆的深处,而且这眼还不能扎得太稀,50厘米的间隔就得来一个。扎没扎眼,这发酵的效果可不一样。
(采访)赵佩贤:扎眼扎到的这个位置,发酵的效果就全是白色,扎不到这个位置,锯末全是黑色。
每次倒堆、扎眼之后,赵佩贤他们还给发酵堆盖上了草帘子,这草帘子能起什么作用呢?
(采访)赵佩贤:防止阳光暴晒,晒的时候就是把辅料中这些水分就晒没有了,再往里加水的时候就费劲了,所以这个草帘子起到一个防晒的作用。
如果是用新料种平菇,一般来说经过这么20多天的发酵,这料就可以用了。可是这一次的情况不大一样,这一回赵佩贤他们用的可是被污染的香菇废料!里面的杂菌比较多,光靠发酵难以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所以在发酵之后,他们又把这料蒸了一回,来了个二次保险。
那么,会不会就是这二次保险没保住,也就是说,蒸料的时候没有蒸透呢?判断料有没有蒸透,关键得看两点。
一个是装料的方法。如果先把料装满锅以后再开始蒸,这料可是不容易蒸透。因为料在锅里分布得不均匀,会出现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堆得紧的地方颗粒间的缝隙很小,蒸汽根本穿不过去,连蒸气都穿不过去的地方,这料自然是蒸不透的。
要说在这一点上,赵佩贤他们还真是特别注意了。装料的时候是一层一层往上装的,也就是说,每次先往大锅里薄薄地均匀地撒一层,等热汽完全冒上来之后再撒一层,就这么重复了好多次,直到把锅装满,才密封起来。要说这活可干得够仔细的,应该不会有啥问题呀?
既然装料方法没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得看蒸料的时间了。培养料能不能蒸透的第二个关键点,那就是蒸料的时间长短。虽然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的刘庆洪老师曾经提过建议:如果能够用这种高温,就是100oC处理到10个小时,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不过李成岐和赵佩贤当时没有听从刘老师这个建议,仅仅蒸了2个多小时,这一来呢是因为他们觉得蒸时间长了成本会提高不少,得多蒸8个小时呢,废多少煤啊!二来呢他们还有点晓幸心理,觉得废料里剩下的杂菌没准已经很少了,蒸上2个小时足够。可是现在看起来,问题还真的就出在了蒸料的时间上。
(采访)赵佩贤:这包就是有臭味,菌种都已经死了,好像料还没蒸熟似的。
如今看着眼前这些第二次被扔掉的菌包,赵佩贤不得不承认,这灭菌的问题真是马虎不得,省小钱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