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我要是告诉你,蘑菇会说话,我猜你十之八九都不会相信。但是在江苏省灌南县,一个名叫徐相如的人就宣称,他种植的杏鲍菇就是会说话!
杜长甫:我这边都有了,你那边有没有?
徐相如:我这边也有了,你那边多不多啊?
杜长甫:我这边四周倒蛮多的,中间还可以。
徐相如:我这边也挺多的,今天第几天了?
杜长甫:今天第七天。
徐相如:那可以给光了吧?
杜长甫:可以给光了。徐相如:那开灯吧!
发出开灯指令的这个人就是徐相如,今天在这个出菇房里,他发现杏鲍菇的菌丝表面出现了透明的水珠,这就意味着这一批菌包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阶段。
(采访)徐相如:现在我们看到。第六天到第七天的时候,现在开始出淡淡的小水珠,淡淡的小水珠出现以后,就意味着这时候必须要给予光照的刺激。
只有发育成熟的菌丝,才会分泌出这种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小水珠的出现,就是在向种菇人报喜:菌丝开始扭结,菇蕾就要萌发了,快给我们一点光线吧!
(采访)徐相如:您看,这边已经有一点菌丝扭结,菌丝扭结出来以后,经过光照刺激以后,它就会出现小菇蕾,小菇蕾就意味着咱们的杏鲍菇它真的出生了
(字幕)杏鲍菇的“语言”之一:水珠——菇蕾出生信号
杏鲍菇的语言当然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它们的身体表达出来的。工厂化种菇由于采用了各种设施,人工创造出了适合的环境,所以基本上能够消除自然气候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但是杏鲍菇的生长条件比较苛刻,特别是到了出菇期,菇蕾长得特别快,对环境的要求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采访)徐相如:像我们从小芽有那么大的时候,到现在长到那么大,基本上接近采收的时候,那么只有十来天的时间,它每天的变化都不一样,它每天需要的水分,需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线,光照强度都不一样,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细心地观察,去看它需要什么,因为它可以通过它的身体语言来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了。
杏鲍菇的菌丝在发菌期里是不需要光线的,培养室里只有工人搬运菌包,或者是管理人员视察的时候,才会短暂地开灯。对于杏鲍菇在发菌期的生长习性,技术总监杜长甫摸得很清楚。
(采访)杜长甫:我们前期只给了它温度、湿度、排风、通风,就是氧气的含量,但是我们并没有给予光照的刺激,恰恰在小水珠出现的关键点之后,我们要给与光照的刺激,刺激它形成小菇。
光照刺激是促使菌丝扭结形成菇蕾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提供光照刺激的时间必须要恰到好处,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菇蕾萌发的速度,所以,这就需要及时读懂杏鲍菇在关键时刻发出的信号。可以说从出现水珠的这一天开始,菌丝就可以每天享受9到10个小时的灯光浴了。每一个50平方米的出菇房安装上9盏15瓦的节能灯,就能让每个角落里的菌包都感受得到。
用晶莹剔透的水珠来预示菇蕾的萌发,这只是徐相如读懂的杏鲍菇的语言之一。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徐相如投资两千多万元,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建起了这个占地200亩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在栽培过程中他发现,无论是拌料、装袋、灭活、接种,还是发菌期的温度、湿度、通风,所有的前期环节都可以按照工业生产的量化管理来进行。可到了出菇阶段,每一批菇却会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性状。菇蕾对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会有不同要求,所以杏鲍菇的出菇管理很难量化。一方面是管理上难以量化,另一方面呢,菇蕾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我们在现场观察发现,仅仅过了24个小时,菇蕾就长长了2到3厘米。
生长速度快、管理要求高,这就要求种菇人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仔细观察,读懂杏鲍菇的身体语言。
(主持人)在徐相如的眼里,杏鲍菇是非常有灵性的生物。只要你对它上心,它什么事都会告诉你。你看,菇蕾要出生了,它会吐水珠告诉你,等到大菇成熟的时候,它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
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因为实现了周年生产,所以每天都是采收季节。但是,就像同一天出生的孩子会有高矮的差别一样,同一天接种的杏鲍菇也有个头上的差异。那么什么样的菇才是成熟的菇呢?
(采访)徐相如:这个是刚鼓起来,这上面有一点麻点,半圆形的,壁比较薄的时候,菌褶刚打开来一点点,这时候采收是一个合格的菇,是一个美丽的商品菇。
(字幕)杏鲍菇的“语言”之二:变形——成熟信号
杏鲍菇的身价是由菇的成熟度、大小、颜色等多个指标共同决定的,其中,成熟度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把握采收的时机非常关键。
(采访)徐相如:像这个菌株很小,它的菇盖很圆,它是一个半球形的,那么它经过发育以后,经过四天发育以后,它就长到这样的菇,这样的菇,它的菇盖已经基本半圆了,半圆了之后,盖壁比较薄,比较薄,这边菌褶展开有一点点。那么在这个时候,还可以再长两天。
如果采早了,杏鲍菇的营养吸收不足,口感不好,产量也会受影响。可是如果采收晚了,杏鲍菇就会熟过了头,身价大跌。
(采访)徐相如:像这个,它就有点迟了,就是中间已经凹下去了,中间凹下去以后,这边菌褶打开来了,这个菇的这边已经开始起鼓蕾了,起疙瘩了,这个菇它的商品价值就比较低了,它就采收有点偏迟。
菌褶打开的杏鲍菇,孢子已经损失了,营养价值降低,自然卖不上好价。不过,即便是同一个菌包里长出来的几个菇,它们生长的速度也不一致,有的先成熟,有的后成熟,那么采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采成熟的,留下小的再长一长呢?
(采访)杜长甫:那么这朵菇没有达到采收标准,而恰恰这朵菇达到了采收标准,在我们公司里面,我们必须整朵采收,避免采一根留一根,这样如果说我们采掉了这根合适的,留下来这根没有达到采收标准的,这样会影响到这一根的整体生长发育,它的菇会变软,影响我们整个的商品性状。
在一个菌包当中,如果有一个菇已经成熟了,就必须把整包的菇都采收下来。成熟度最好的菇,会在以后分类的时候被挑选出来,成为等级最高,售价也最高的商品菇。
(主持人)你看这杏鲍菇长得真是快,刚说着出生呢,一转眼就收获了。可是这出菇期里的十几天,徐相如那是又兴奋又担心,他觉得就像是养育了一个新生婴儿,你得天天相面似地盯着它看,不停地揣摩它的心思。特别是怕它生病,哪怕是小病,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徐相如和杜长甫每天都会到各个菇房里仔细巡查,在这个出菇房里,杜长甫发现有一包菌丝出现了异常。
(采访)杜长甫:这发现了一包黄色的水珠。中间料面封闭的。这个黄水珠它主要分布在这个部位。
徐相如:这个说明这个菌包被污染了,被细菌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