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农家乐 > 科技苑 >

[科技苑]读懂杏鲍菇的“语言”(2010.10.25)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1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科技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进入[科技苑]>>


杏鲍菇的“语言”之一:水珠——菇蕾出生信号。

    在江苏省灌南县,一个名叫徐相如的人,他种植的杏鲍菇会说话!其实,杏鲍菇会说话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徐相如充分了解了杏鲍菇的很多表现所传达出的意义,读懂了杏鲍菇的“语言”,就好像会说话一样给徐相如传递着信息。

    在徐相如的一个菇房里,他发现杏鲍菇的菌丝表面出现了透明的水珠,这就意味着这一批菌包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阶段。只有发育成熟的菌丝,才会分泌出这种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小水珠的出现,就是在向种菇人报喜:菌丝开始扭结,菇蕾就要萌发了,快给我们一点光线吧!

    杏鲍菇的语言当然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它们的身体表达出来的。工厂化种菇由于采用了各种设施,人工创造出了适合的环境,所以基本上能够消除自然气候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但是杏鲍菇的生长条件比较苛刻,特别是到了出菇期,菇蕾长得特别快,对水分、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的要求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生长速度快、管理要求高,这就要求种菇人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仔细观察,读懂杏鲍菇的身体语言。

     

杏鲍菇的“语言”之二:变形——成熟信号。

    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因为实现了周年生产,所以每天都是采收季节。但是,同一天接种的杏鲍菇也有个头上的差异。辨别成熟与否,要看杏鲍菇的菇盖,当菇盖由很圆变成半圆之后,盖壁较薄,群褶一点点展开,就是即将要成熟的标志,还可以再长两天。

     

杏鲍菇的“语言”之三:黄水珠——生病信号。

    健康的菌丝吐出来的水珠是无色透明的,只有被细菌感染的菌丝才会吐出黄色的水珠。细菌感染对杏鲍菇来说是致命的病害,轻则导致畸形菇,重则导致绝产。菌丝一旦出现感染,菌包就只能被淘汰,所以,解决细菌污染,关键是预防。只有查清导致污染的原因,才可能避免再次出问题。

    造成杏鲍菇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高压灭菌的时候不彻底造成了污染,也可能是接种不卫生、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污染,还有可能是在出菇房时的出菇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污染。因此,一旦出现菌包被污染的情况,就需要通过排除法来找出其中的原因。

     

杏鲍菇的“语言”之四:黄斑——缺水信号。

    像人群中会有一些特别敏感的人一样,徐相如认为,杏鲍菇中也有一些敏感者,所以,察言观色,尽早发现那些敏感者发出的信息是个关键。

    给杏鲍菇加湿绝对不能直接往菌包上喷水,因为沾上水的地方以后长出来的菇会变黄。要想让出菇房里的湿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得减少通风,不过通风少空气不流通,杏鲍菇又会面临新问题:缺氧。

     

杏鲍菇的“语言”之五:肥胖——缺氧信号。

    一个菌包的菇柄比较胖,菇盖很小,而跟它一天的菇柄比较窄,菇盖却大得多,产生这种比例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加大,氧气不足,氧气不足,导致菇闷了以后不长个子只长胖。

    一个菌包原本可以出两到三茬菇,头茬菇的产量最高,能占到50%左右。工厂化种植杏鲍菇,因为投入大,生产成本高,所以一般只采收头茬菇。徐相如对杏鲍菇点点滴滴的解读,都是为了每个菌包里唯一的这一茬菇能够长得个大、形好、产量高。他觉得,工厂化种植杏鲍菇是项新技术,投资大、风险大,必须讲求“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只有真正读懂杏鲍菇的身体语言,推行个性化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企业高产、稳产的目标。

    更多资讯编辑短信FT发送到10663355订阅《科技苑》手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