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1日 20: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科技苑
以小为贵的黄辣丁。
四川成都市的新津县盛产各种河鲜,名优水产品的品种能达到20多个,其中销路最好的就是黄辣丁。不过,在当地也有个奇特的现象,不管是收鱼的,还是养鱼的都清楚,这黄辣丁卖的好不好,不是看肥瘦,而是看个头儿,个头儿小的黄辣丁反而最抢手。新津的黄辣丁个头儿也就10厘米左右,巴掌大小,一般一两左右就上市了。经销商每天上千斤的买,不是把这小鱼拉走做什么饲料去,它可是当地著名的一种美食。
这种鱼并不是是长不大的鱼,天生就这么小,在当地叫黄辣丁,学名叫黄颡鱼。黄颡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养殖,不过在外地,这种鱼一般要养到一斤半到两斤才上市销售,而成都的新津县却只让它们长到一两左右就上市,份量相差了十多倍。之所以不让它长大就上市,其实是因为在新津人们早已形成了吃小鱼的习惯,越吃人们越觉着这种小鱼鲜美,肉质细嫩,所以多少年来也不让黄辣丁长大。
在新津,金马河、西河、南河等交汇于岷江干流的行洪河道,这里自古渔业发达,盛产黄辣丁。小小的黄辣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而特别的水域环境也让新津黄辣丁具有了不一样的内在品质。水域里生长着各种浮游藻类和原生动物,丰富的天然饵料、良好的水源环境,让新津黄辣丁更加好吃,营养成分也更高。经检测,新津黄辣丁所含的蛋白质、谷氨酸、赖氨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比外地黄辣丁更高;铁含量约是外地黄辣丁的1.5~2倍,所以这种小鱼不仅肉质更细嫩,味道也更鲜香浓郁。
特殊的水源条件,让小小的新津黄辣丁也变的特殊起来,吸引了不少食客。时至今日,主营这种小鱼的餐馆就达到了300余家。
人工驯化黄辣丁,从饮食开始。
由于野生的黄辣丁数量本来不是很多,再加上一些渔民的过度捕捞,导致河里的黄辣丁越来越少。想要满足人们的胃口,黄辣丁一定得靠人工去养。其实,在新津,不少搞过水产养殖的人都动过这样的心思。
养鱼先要有鱼苗,鱼苗是种鱼生的。还没人养过的黄辣丁,就必须从养种鱼开始,经过人工繁育,获得大批量的种苗。2000年,新津县的黄文开率先搞起了繁育工作,他从江河里打捞上野生黄辣丁,作为亲鱼进行培育.。可刚到池塘里的黄辣丁,不仅变得消瘦,而且还有一些生病,甚至出现死亡,最终所剩无几。
为了让黄辣丁亲鱼能顺利的吃上人工饲料、尽快适应池塘生活,黄文开决定一开始就从它们的饮食上进行驯化。
千难万阻的取精之路。
黄文开通过驯化,让江河里野生的黄辣丁逐渐适应了池塘里的环境,不过,池塘里培育亲鱼只是人工繁育黄辣丁的第一步,要想获得大量的鱼苗,产出更多的新津黄辣丁,就需要得到黄辣丁的精子和卵子,进行人工授精。然而,黄辣丁特殊的生理构造让黄文开的繁殖工作变得复杂起来。
给黄辣丁选好邻居,增殖放流,产量有保。
人工繁育黄辣丁的成功,出苗率的大幅度提高,给当地众多养殖户发展新津黄辣丁这一特色水产建立了基础。都说好水出好鱼,养鱼先养水,为了养出高品质的新津黄辣丁,当地养殖户尽管守着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可还是下功夫在养水上做起了文章。
陈加明是新津县第一批养殖黄辣丁的养殖户,2002年,他往池塘里投放黄辣丁鱼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池塘里加入新成员:花鲢、白鲢。此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陈加明更加重视这一塘的水,在水面上还培育起了一些植物,水葫芦便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新津天然水域黄辣丁数量得到了明显增加,2009年天然捕捞量达到了约300 余吨。就在今年,新津黄辣丁已经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行了申报,这种特色小鱼儿不仅游进了四川周边地区,而且还游到了北京、上海、重庆、云南等更多地方。
更多资讯编辑短信FT发送到10663355订阅《科技苑》手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