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在“万年贡谷”身上,那些接近于野生稻的特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联想。从野生稻到栽培稻,这中间所经历的过渡阶段一直让今天的人们好奇,因为这其中凝结了我们祖先的创造和智慧。其实,无论是万年贡谷,还是野生稻,它们对于今天甚至未来的稻作农业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九月份的保护区,看上去就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水面上这些高大的草,就是水稻种质资源的“国宝”——东乡野生稻。
尽管人类早在万年前就已经种上了自己驯化的栽培稻,可是野生稻却从来没有退出过栽培历史的大舞台。
(字幕)闵庆文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料所
(采访)闵庆文:我们都知道的一个杂交稻,现在我们知道杂交稻的产量高。一说到杂交稻产量高的时候呢,可能大家都记得的是袁隆平,这也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别忘了一个问题,就是袁隆平在发明杂交稻的时候的一个基础是什么呢?“野败”。是那样一种植物,而那就是一种野生稻。或者说是特殊的,现在不能生产的一个品种。那么那个遗产资源如果没有的时候,那么我们就没有杂交稻,同样还有袁隆平。其实袁隆平拿出很长时间,一直寻找的,是“野败”。找到这个雄性不育系,然后才出现了三系育种,才出现了杂交稻。
在这整个过程中,主角除了人,就是野生稻。
饶开喜是本地人,守护着东乡的这片野生稻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他小的时候,能经常见到野生稻。它们长在有水的地方,绿油油的有一米多高。虽然也抽穗、扬花,但结实不多,当地的老百姓都把这种野草称作无用的“公禾”,任其自生自灭。
作为地球上分布最靠北的野生稻,它们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抗寒。这种特性,让现代的水稻育种者们羡慕不已。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温寒冷是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农民每年担心着种植的一头一尾。遇到寒潮,秧苗会冻死;遇到寒露风,水稻的结穗率会降低。
(字幕)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于丽琴
(采访)我们现在的育种资源越来越狭隘,我们国家土地耕地越来越少,就必须在产量上要上到更高的层次,那就要利用新的种质资源去解决它。。。比如说我们江西栽培稻上面存在的很大问题就是早稻容易烂秧,晚稻碰到寒露风产量就没了。不能抽穗就没了。假如我这个耐冷基因能转育到栽培稻里面去,那这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那为我们农业生产上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东乡野生稻给人们一个启示,如果能把野生稻超强的耐寒性转移到我们的栽培稻上该有多好。
野生稻是人类栽培稻的祖先,这是经过科学论断后,确凿的事实。而它们蕴藏着的丰富基因,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最宝贵的育种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