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科技苑 >

农业遗产的启示(3)青田稻鱼共生的科技秘密(下)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2日 1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稻鱼共生的话题,在青田,不论是房前屋后、还是田间地头,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论稻田、水渠,也不论水深水浅,都养殖田鱼,因为这古老的稻鱼技艺,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和智慧,村子里的长辈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贝”。

    在青田人们养鱼种稻,除了食用及换钱,更多地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有些鱼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不吃不卖。据村里人说,最老的一条鱼养了38年。

    (采访)村民吴容:“31斤,那条鱼有个客人来,他问这条鱼卖几千元?我说你出几千元我都不卖,他说给我4000元,我说4000元也不卖。”

    曹老师:他世世代代培育出来,我们说这个稻鱼文化,它已经深深烙印在当地人的这种意识里面,在他的文化里面,在他的习俗里面。所以到了现在,他养这个稻田养鱼可能不完全是经济上面,他还有一种怀旧的意义在里面,有一种文化传统的意义。

    在龙现村,田鱼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每当家里有女儿出嫁时,父母就会用田鱼作嫁妆,让女儿带到男方的家中。

    (采访)为什么要提鱼?鱼就是讨个吉利,办喜事都要找个吉利,好像我的女儿嫁到你们家,肯定你们家要有吃有穿才好。

    (采访)曹老师:最初的时候是带点鱼干,就是晒干的,你不是看到当地每家都在晒鱼干嘛,最初是带着鱼干。但是现在据说在周围那边村子要嫁的时候要带鱼苗,带鱼种去,完了春天嫁出去了,你带鱼种放到那个田里,完了那个鱼就在那个田里长大了,并且那个田自我繁殖在那个地方了。那就等于把生命带过去了,把繁殖带过去了。将来以后她在那里生儿育女表示你在那个地方能够安居乐业了。

    稻鱼和谐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民间艺人的手下,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稻鱼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走在古老的石阶路上,经常会听到老房子里传出的灵动的声响。在石雕艺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在一雕一琢之间,青田人用当地特有的温润如玉的叶腊石,巧妙地雕出一个个精美的作品,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里随处可见稻鱼的影子。青田人在造就“中国石雕城”的美誉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经典的石雕作品。

    (采访)青田石雕是非常有名的,而且青田石雕的石头特色就是它那花儿是杂的,所以他利用这个红颜色,他给你雕条鱼,用那个黄颜色给你雕一串稻穗,绿颜色雕那么一串稻子的叶子,看起来非常鲜活。它为什么在青田石雕当中,出现那么多的稻子的主题?鱼的主题?都和他饭稻耕鱼的生活,和他稻田养鱼的生活息息相关,联在一起。

    然而,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山,出外闯荡世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传统一点点淡出他们的生活。

    (采访)就是我们这里的田地非常少,目前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所以,我们青田的话,在这样比较恶劣的立地条件下有很多的外出务工。我们全县有50来万人口,有20多万在国外。

    在龙现这个只有700多人口的小山村里,就有600多人在海外打拼,这里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华侨村,村子里除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是小孩子,为了学习汉语和接受中国教育,很多持有各国绿卡的孩子们,被父母留在家乡。这里是龙现村的幼儿园,只有二十几个儿童却来自十几个国家,于是被戏称为联合国幼儿园。孩子们还不明白外国是个什么概念,但他们知道自己想念的父母在遥远的那一边。

    (采访)孩子:西班牙、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