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世界农业遗产的话题,2005年6月9日,青田县龙现村,一个原本古老幽静的小镇,突然热闹起来了,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还有中外的专家、学者,几百号人像空降部队一样涌到村里,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兴致勃勃地聚到了一起,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采访)伍丽珍:我也不知道,我是这样子想的,种种田,种田的人哪里会走向世界。
这个系统本身,应该说从生态学角度上来讲,是一种经典的生态农业。我认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之所以选择中国的稻田养鱼作为世界上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可能也就在这。
青田县龙现村这个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的小山村,自古就是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长久以来,祖先们依山造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温润多雨的气候让这里溪谷纵横,潺潺的溪水自上而下流入稻田。有时也会裹着小鱼进到田里,于是人们在收获稻谷的时候,还能顺便收获几条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抓鱼放进稻田养殖,于是就有了最初的稻和鱼的联姻。
(采访)曹老师:他们的那个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靠田里面的鱼,田里面的水稻供给他们粮食。完了那个鱼就是解决他们蛋白质的来源。
稻田里养了鱼,它不但能产一份水稻,同时一亩地,最起码能产生几十斤上百斤的鱼。因为什么呀?因为大米的营养价值是很低的,仅靠大米维生,他的生活是有问题的,那怎么办?通过稻田养鱼,它可以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可以补充脂肪的不足。
每年春天,燕子开始衔泥筑巢时,村民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劳作。头一年留在田里的鱼苗要在靶地前清理一下。
靶地放水时他们从不担心鱼会顺着水流到田外,因为这里的鱼总是习惯性地向着进水口游,只要在进水口放上一种多刺的树枝,它们就乖乖地呆在田里了。
(采访)村民:拦住它,这个有刺的,这个刺,鱼抓到这个刺痛了,它就不敢出来了。
这里的耕牛似乎也更听话,只要把犁靶拴在它的肩上,不用牵绳鞭策,就会任劳任怨地工作。
像我们这个牛,它听得懂,他说问你往哪边?你往这边,我们讲就是本地话,它牛都听得懂的。很古怪的,挺奇怪的,你就是到山口,它这个牛,鼻子穿起来,要拉过来放在犁子上面犁田,往这边拉一下,往那边拉一下,像我们这个…,它就知道往左边,…它就知道往右边。它是…就是左边、右边。一个是……它就是一个左边,一个右边,很奇怪的。
插秧是一年中最辛苦的工作了,村子里的秧苗都是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培育的,谁家用多少就拔多少,从不浪费。和很多地方不同,这里的稻苗要进行两次插秧,十几厘米高的秧苗要先插到小田块儿里暂养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