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科技苑 >

农业遗产的启示(1)侗乡稻鱼鸭共作的科技秘密(上)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2日 1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主持人)2002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下,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诞生了,这就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属于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文化景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别展现一个个充满地域特色、充满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农业文化体系,领会古人是如何在农业活动之中完美地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好,一起走进贵州侗乡的稻鱼鸭共生系统。

    (字幕)侗乡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清澈的都柳江从北向南流淌,滋养着大山里的人。这里聚居了苗族、侗族、壮族等7个少数民族,又以侗族文化为代表,所以从江又被称之为侗乡。

    小黄是有名的侗族大歌之乡,在这里,生活是通过歌声来表达的,与农业相关的劳作便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布谷鸟之歌》歌词:阳春三月,布谷鸟在山上叫,布谷、布谷,它在叫朋友,我在唱着歌。它在叫人们做秧田,人人要抓紧,不要误季节,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大家要勤快,谁也别偷闲,秋收时节才能禾满仓

    每年春天,谷雨节气的前后,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了。育好的秧苗长到3厘米高的时候,就从温室里移出来,密密地插在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寄秧,一个月之后,再分到其它的稻田里面去栽培。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2、3寸,再放入雏鸭。

    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鱼和鸭在觅食中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培肥了地力。

    这就是侗乡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在从江已经绵延了上千年,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人们回望历史的窗口,也不仅仅是一块田地有了稻鱼鸭三种收获,更重要的是它对现代农业的宝贵启示。

    (采访)李文华院士:它都是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有益的作用以后,尽量减少外面的投入以后,这个系统还能够自我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它自己的可持续性这点恰恰是我们在现代化的农业中间,很缺乏的。现在都是缺了养分,我就搞化肥,来了病虫害以后,我就施农药。

    化肥和农药只带来了暂时的高产,却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采访)苑利研究员:我们的土地开始板结了、硬化了,酸碱度失衡了,有毒物质严重,有毒物质严重超标了,水田里的水生生物没有了,青蛙的歌唱没有了,鱼儿的游动没有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祖先是怎么利用这块土地的,怎么做到近万年都可持续利用。

    (采访)闵庆文研究员: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农业中去寻找我们讲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这样一种生态思想。

    在寻找新的农业途径时,世界将目光转向对传统农耕价值的挖掘侗乡的稻鱼鸭共生系统,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是怎样做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