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农民企业家杨子丰:致富不忘众乡亲

三农 中国农业新闻网 2016年01月25日 09: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回报家乡父老 共走富裕路 彰显赤子情怀

  “建设家乡,回报父老”一直是老杨魂牵梦绕的不了心结。恰逢此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希望发挥老杨的带动作用,请他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共同奔小康。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2012年,杨子丰担任了大名县焦庄村党支部书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小喇叭”这是童年时老杨的共产主义梦想。可是,现状让他心寒:解放60多年、改革开放也30多年了,村里人还是住的低屋矮院小平房,夏热冬冷脏乱差。“我一定要让村里老少爷们上楼!一定要让咱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老杨暗自发誓。

  于是,一场艰苦复杂的新农村建设启动了。为了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杨子丰规定凤凰社区按照村民自愿原则,以1:1的比例以每平方米建筑价800元的低价用老宅置换入住。为进一步减轻生活困难村民负担,杨子丰又决定以原住宅按每亩地2万元的价格对入住户进行再补贴,并且免除入住第一年的水电暖费用。

  寒来暑往,春秋几度,投资1.8亿元、水气电暖齐全的八栋居民楼拔地而起。老杨为这个小区命名“凤凰社区”,寓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祖祖辈辈千百年来住平房村民们终于鸟枪换炮,获得新生。

  在解决了村民的居住问题后,杨子丰又开始为解决村里孩子们上学操起了心。2013年5月,杨子丰投资1000万元为村凤凰社区建造了幼儿园、小学、食堂和宿舍,这个小学可容纳12个班级600余人,2016年秋季可正式开学招生。杨子丰说,学校建成后无偿捐给县里,教师通过县教育局招聘委派。凤凰社区小学不仅解决了焦庄本村孩子的上学问题,而且还可覆盖周边六个村庄的孩子受惠,彻底解决了本村家庭困难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的问题。

  “他为村里办了太多的好事。”谈起杨子丰,焦庄村村民如数家珍——

  投资20多万,为村里修了3000多米的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直通省道;

  花16万元无偿为村民打了10眼机井并且全部配上水泵水管,从此村民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

  为减轻村民种地负担,杨子丰先后为村里买了拖拉机、播种机,小麦收割机,无偿把村里800亩耕地种收费用全“承包”了,从此村民犁种收割再也不用花钱雇人;

  焦庄村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800多人,在杨子丰的倡导下,成立了具有焦庄特色的民族理事中心和村民议事小组,这两个组织由村长和两名副书记共同委托管理。民族理事中心在村内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负责处理村内红白喜事、纠纷调解、治安稳定等,深受回汉村民欢迎。

  逢年过节时,村民议事小组还会公正评出村里的生活困难户,并议定对这些困难户和80岁以上的老人每户每人一桶油、一袋面和200元的过节生活补助;

  农忙种收时节,村民议事小组又会安排专业种收队伍每亩地给予50元钱的种收费补助;

  “我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党的好政策,多亏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为乡亲做点事,心里踏实。”老杨坦言。

  随着对农民企业家杨子丰及其家丰公司、子丰公司两家现代企业的采访调研越深入,越发深层次地感觉到这位党员农民企业家和他的公司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的了得之处就在于:作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担当、负责任的党员农民企业家,他所做的不仅仅在于促进了家乡——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而更重要的是他高瞻远瞩的战略聪慧,依托国家乃至在世界颇具影响的顶尖科研院所做科技、人才支撑,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再加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走出一条可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之路,为未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提供了可指引、可思考和可借鉴的范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一目标如何从纸上走进现实?

  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点回答“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时指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杨子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农民企业家,在他的家乡——国家级贫困县河北大名,与国家最高学府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高端科技、高端人才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再加工,高效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致富不忘家乡,带领村民共走富裕路,对当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呢?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