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致富不忘众乡亲
——探访河北大名县焦庄村书记、农民企业家杨子丰
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大名的确历史悠久,大名鼎鼎。集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忠孝礼义的齐鲁文化和包容厚重的中原文化之大成的大名,集“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和“中国小磨香油之乡”之称于一体的大名,古往今来,养育了无数优秀燕赵儿女。
他,一个小学文化程度靠拉煤搬砖出苦力、倒货拉客跑运输起家,又投资铁矿粮油储运加工发财,现在又投身对麦麸精深加工,循环利用资源生产出小麦胚芽油、多肽产品,与中科院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多肽研究院的传奇人物;
他,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带动3万多户麦农致富,投资1.8亿元把村民搬上楼,投资1000多万为村民修路安灯建学校幼儿园的村支书。
他就是燕赵儿女的杰出代表、年逾花甲的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焦庄村党支部书记、农民企业家杨子丰。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幸福。我先富了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更要懂得感恩,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老杨经常这么说。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走进大名,走近杨子丰,感受那方水土的泽润丰厚,感知这位传奇人物的心路历程。
少年磨难,矢志创业,艰难生活锻造了坚强不屈的性格和敏锐的商业头脑
60年前,杨子丰出生在大名县金滩镇焦庄村,祖祖辈辈是农民,兄妹4人,在家排行老二。少儿时期家里很穷。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在那个“根红苗正”的极“左”年代,由于家庭出身不好,13岁时,成绩优秀的他被剥夺了上初中的资格,辍学回家,靠卖力气拉煤挣钱贴补家用。十五、六岁的杨子丰一个人拉3000多斤一排子车煤从100多公里外的武安煤矿到大名来回要走四、五天时间,一车挣几块钱。夏天还将就,到了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冬天受的罪、吃的苦就可想而知了。为了省两毛钱,车马店舍不得住;为省一毛钱,饭馆也舍不得进,在路边避风处捡块砖头支个小锅熬口热玉米粥喝。到了订婚年龄因家穷娶不起媳妇,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他赶着毛驴车在山西潞城矿山修路拉石子跑运输,在山西长治建筑工地搬砖和泥出苦力…..
当年的艰辛和难忘的酸楚至今他都不愿再提起。“那时的日子特别苦,但正是那艰难的生活给了我坚强不屈的性格,正是当年那至今让我不堪回首的岁月给了我坚定不移的信念,经常梦想着有一天一定能凭能力创业改变命运。”——杨子丰如是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改革开放,支持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好政策连连不断,经历艰苦岁月洗礼,又颇有经济头脑和商业智慧的杨子丰抓住好机遇,先办蜂窝煤厂,后经营客运公司、货运公司,积累一部分资金后投巨资经营铁矿。尽管期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最终,上苍青睐,天道酬勤,杨子丰完成了原始积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