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风华正茂且多金,他们为何返乡当农民?
一颗草莓引发的青年返乡创业潮
魏魁和他的智能化草莓大棚。
戢静燕在自家草莓基地旁销售草莓。
张宗正在处理网上的草莓订单。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农业和农村早已不再是传统的落后面貌,因改革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环境的变迁,乡村田坎迸发了无限的机遇,等待着年轻人的眷顾。
简阳市草池镇,当地有不少冬草莓基地,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个独特现象:不同于不少地方农村青年纷纷外出,中老年人留守在家的情景,当地青年能人争相返乡当农民,或竞选村干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或引入资金和技术,改革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推动地方农业转型升级。
这批青年能人的回归,是受何影响?他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态返乡?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共性?带着问题和思考,记者采访了三位极具代表的创业青年。
返乡故事A
少小离家老大回,70后老板返乡创业,耗资千万元打造绿色草莓基地。
魏魁,典型的70后。少小离家的他,开过货车,打过杂役,做过生意……在外奔波了20多年后,积累了足够的物质财富。近年来,魏魁嗅到现代农业的巨大商机,在返乡创业,回馈乡梓的政策召唤下,回到故乡简阳市草池镇,搞起了现代化的草莓种植。
2015年12月初,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草池镇瑞之源农业基地,他投资的300余亩大棚草莓基地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