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洪瑛
近年来,稻谷的收购价走高,而大米市场价却日趋低迷。近日,记者冒着高温,走访了江西省多家大米加工企业,深刻感受到“稻强米弱”现象让不少大米加工企业深陷困境。
加工越多亏得越多
——三分之一企业停产半停产
走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余市百乐工贸有限公司,虽然是酷暑难耐,厂区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售粮的车队正在卸粮,流水线上机器轰鸣,包装车间内各种加工好的大米码放整齐。
公司副总经理庄小春告诉记者,百乐工贸有限公司是个2000年成立的注册资金4000万元的“老企业”。公司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备及贸易为一体,主要生产大米和米粉,由于近年来“稻强米弱”现象愈演愈烈,企业利润微薄,效益每况愈下,今年的早稻保护价是每斤1.35元,而普通大米的市场价是2元左右,加工后的大米成本每斤要2.2元,如果只加工大米,企业肯定是亏。公司每天收粮100万斤左右,多时150万斤,加工越多就亏的越多。
吉安市富吉粮油公司董事长陈长水说:“目前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加工越多就赔的越多,我们只能观望,急切盼望能有利好政策出台。我们投资3000万元建起一个年加工能力2万吨的工厂,资金占用很大,面对‘稻强米弱'困局,企业真是难以为继。”
有业内人士透露说,目前,江西全省有三分之一的稻谷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加工企业采购进口大米运至本地,然后再与国产大米掺兑后销售,部分用粮企业也直接以进口大米作为工业用粮使用。“勾兑大米”虽然品质一般、口感不佳,但因为便宜,所以好卖。
位于余干黄金埠电力特色工业园的余干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是远近闻名的粮食企业,拥有投资上亿元的粮食加工厂,在省内屈指可数。公司总经理彭少剑说:“今年种粮我们得到了实惠。但是,粮食加工却举步维艰。”他一边领着记者观看稻谷进仓、去杂质、剥稻谷壳、去米皮、抛光、色选等加工流程,一边说道,我们在抛光过程中,从不添加植物油、香精等人工色素,我们的产品是纯天然、健康的食品。“可就是这么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价格,这让我们的企业运行十分困难。好在我们还有别的产业,不然企业真的熬不下去。”彭少剑说完摇了摇头。
米价持续低迷
——“稻强”恐将失去支撑基础
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袁军彬说:“一头是保护农民利益,提高10%以上的收购价;一头是进口大米低价冲击市场,加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吉水县原来有1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现在正常生产的只有30来家。”
因给农民现场发放140万元奖金而名闻遐迩的江西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既是种粮大户,也是粮食加工企业老板,谈到“稻强米弱”,凌继河深有感触。
“‘稻强米弱'的格局致使大量大米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企业收购农户稻谷原粮成本抬高,购销价格倒挂导致企业库存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凌继河说,一旦加工链条断了,粮食收储同样会受到严峻考验,农民卖不出去粮食,就后患无穷了。目前我们周边大多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些甚至出现中小米厂大面积停产。
江西鹏辉高科粮业有限公司一位江姓负责人说,因进口大米成本偏低,进口大米凭借其价格优势,大量进入我国稻米产销区,对国内稻米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据悉,运至江西的越南大米每公斤的销售价格仅在3.4-3.52元,远低于省内标一早米、标一晚籼米的出厂价,加上大米走私现象严重,进一步压低了市场米价。
有业内人士说,大米价格低迷不振,甚至低于成本价,长期下去,有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重新洗牌。如果大米价格持续上不去,“稻强”就会缺少支撑基础,势必影响到稻谷价格,进而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市场粮食流通。近两年,赣产大米在广东、福建、浙江市场上受东南亚进口大米的挤压,销售出现困难。今年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后,因市场价格低于托市价,民营企业大都不收粮,农民余粮几乎全部卖给了国有粮企,加大了粮食部门的仓容压力。
种粮成本短时难降
——应给予企业销售补贴
“面对米价的长期低迷,稻谷收购价格还能持续支撑下去吗?企业卖不上好价,就会减少稻谷收购,从而影响农民收益。长此下去,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一旦种植面积下降了,我国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彭少剑忧心忡忡地说。
凌继河告诉记者,“稻强米弱”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逐步使大米与稻谷价格比例回归理性轨道;进口大米要规范,防止边贸走私;在继续大力扶持粮食生产的同时,农业部门要加大科技兴粮力度,帮助农民把种粮成本降下来。因为只有种粮成本降下来了,农民种粮效益提高了,产量大幅提高了,“稻强米弱”现象才可能逐步消失。
有专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应轮换进入市场交易,以引导市场粮价;要想方设法打通当前粮食流通受阻的通道,可采用补贴销售、补贴加工企业等办法,加大销售力度,破解库存积压难题。另外,为促进大米加工产业发展,保障成品粮供应,有关部门应出台临时性政策,对加工企业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