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农产品加工业的“吉林路径”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1日 10:20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吉林日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新闻背景

  年初召开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披露: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好势头,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朝阳产业,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万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利润超过1.2万亿元。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夏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胡家村的卜睿就已经起床,先去豆腐加工车间看一看生产,又到猪舍检查一圈儿,忙碌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28岁的卜睿是家中的乖乖女,也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

  “我现在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把‘卜家'农产品品牌继续做大;如何创出我们自己的纯笨猪肉品牌,把胡家村打造成为‘中国黑猪养殖第一村'。”卜睿说,她的目标,就是将目前这个粗具规模的食品加工厂打造成当地农产品加工的品牌龙头企业。

  市场从无到有,品牌从小到大,卜睿的思量只是吉林省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谋划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处于一个破茧成蝶的关键时期,走过去将迎来一个更具活力的发展时期。在各级政府和大大小小企业的一起探索下,农产品加工业的“吉林路径”正逐渐清晰起来。

  “支柱”之路

  来之不易的高速度

  “农”字是吉林省天然的标签,农产品加工业一直被吉林人寄予厚望。

  这个著名的“天下粮仓”,粮食商品率一直在80%以上,农民收入50%来自粮食,给粮食多找一条出路对吉林农民来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一方面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多层次增值增效,把几代吉林人的“玉米黄金梦”、“水稻黄金梦”变成了现实;另一方面,破解了卖粮难这道难题,扭转了过去丰收后粮食卖不了、储不下、调不出、补不起和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局面。

  来自省农产品加工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以每年13%以上的增速发展,2013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68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94户,2013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028亿元,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和汽车、石化并重的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关注玉米产业的人会知道,去年开始在吉林农产品加工业占有相当比重的玉米深加工行业整体陷入困境,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在深受其“拖累”的情况下取得的,殊为不易。

  回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多年精心培育的痕迹。

  有关部门曾将其梳理为“四个时期、四次跨越”。起步成长于“九五”阶段,整合扩张于“十五”阶段,快速高效发展于“十一五”阶段,发展方式转变于“十二五”阶段。近年来,吉林省始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呈现出规模扩张、集群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目前,吉林省多数县份,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县域工业的主导产业。几个粮食大县的县域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正在悄然改变。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成功解决城乡就业近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形成了富余劳力就地就近的就业局面。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是政府的追求。多路进财,就近就业,这是农民的收获。

  差距背后

  绕不开的发展瓶颈

  农产品加工业每年都以13%以上的速度递增,农产品综合加工水平由全国第12位跃升到第8位。这样的数字还远远不能让对农产品加工业抱以厚望的人满意。

  不比成绩比不足。与一些农业强省相比,吉林省还有较大差距。例如辽宁的发展速度是吉林省的2.8倍,山东的发展速度是吉林省的3.2倍,湖北的发展速度是吉林省的2.3倍,它们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吉林省。

  日前,省农委对吉林省九个市(州)以及20个县(市、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详尽的调查,结论用5个字来概括就是“散、杂、弱、短、缺”。

  省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介绍,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大部分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短板明显: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

  他以玉米加工举例:目前玉米加工主要是酒精、淀粉、饲料等,现在都处在产能过剩阶段,而且吉林省粮食转化率仅在38%左右,其中玉米转化率在42%左右(不包括饲料加工)。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转化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我国只有0.38元,吉林省为0.5元。

  有资料显示:玉米经过二次加工,可增值5-10倍,经过三次加工,可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目前,发达国家已有玉米深加工产品近3000种,吉林省不到20种,大部分还只是深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二级产品。

  “吉林省粮食等农产品量大质优,目前加工转化率低、层次不高,粮食的生产优势目前还是一个沉重的劣势。”马成武说。

  人参也是这样,吉林省人参产量占世界70%,而韩国高丽参的栽培面积、总产量仅为吉林人参的30%,总产值却是我们的20倍。有韩国人参加工企业将吉林省人参经过加工后运往韩国,再从韩国挂牌销往国内,打韩国的品牌卖吉林省的产品,卖价提高十几倍。可见我们深层次加工能力及品牌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调查数据表明:一方面深层次加工能力差,另一方面品牌竞争力弱。吉林省的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56个,但真正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竞争力的却很少,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品交货值仅76亿元,占吉林省全部出口商品出口额的5%。

  吉林大米就“品尝”了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多、杂、散”带来的恶果。

  目前吉林大米品牌已达98个,有的大米加工企业仅一个品种就有5个牌子,但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知名度高、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品牌。甚至还存在企业之间同一品种、品牌之间恶性竞争,相互打压现象,市场竞争秩序十分混乱,没有真正的形成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更有甚者,把吉林大米包装成黑龙江的“五常大米”进行销售。吉林省大米品质优良,如此“遭遇”令人痛惜。

  “除了玉米、水稻,还有长白山人参、白城杂粮、双阳梅花鹿等等,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都是上天赐予吉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全国性和世界性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马成武深感品牌创建的重要。

  差距暴露的不仅是发展短板,也暴露了更深层次的制约因素。

  业内人士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普遍面临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融资渠道问题。

  这是吉林农产品加工业必须闯过去的发展瓶颈。

  进退之间

  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如何补齐短板?如何突破瓶颈?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是制约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高端产品、终端产品。

  发展全产业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

  抓重点项目,抓重点龙头,抓重点园区——这是吉林省农业部门的谋划。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农产品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区,我国目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农产品加工业空间和潜力都十分巨大。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滑。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结构已经开始调整,企业两极分化严重,相对稳定的吉林燃料乙醇、中粮生化等企业优势越来越大,柳河新天地等一批规模较小的劣势企业因长期停产,已逐步退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可以说,现在既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考验期。考验信心,考验智慧。

  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加快整合、增强规模、壮大实力,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加大科技含量、促进产品升级成为一些企业的主动选择。

  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不约而同选择让企业朝精深加工方向转变。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实际上等于开发了新的市场阵地。”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推出。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解决融资难题力度前所未有。

  几大涉农金融机构被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龙头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仓储设施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在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

  在吉林省一些地方开展试点的“粮食银行”等金融创新之举,也为中粮生化等一些龙头企业收储粮食缓解了资金压力。

  长春大成集团,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一面旗帜,大成能否度过行业危机牵动很多人的神经。

  大成集团把搬迁改造当做了“转危为机”的机会。在大成集团搬迁兴隆山园区指挥部的墙上,来访者能看到一份“时间表”、两张“路线图”。前者是老厂区8个搬迁项目及计划实施升级改造的6个重点项目建设“时间表”,后者则是大成集团沿着“玉米秸秆”和“玉米淀粉”两条路径,深度开发下游产品的“路线图”。大成集团负责人表态:大成集团将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实现战略转型和产品升级,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打造世界领先的生物发酵和生物化工企业。

  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最宝贵的是信心。

  马成武透露了吉林省政府部门的信心: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争取突破10000亿元,培育100个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先进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创建10个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大县,打造100个农产品加工业中国驰名商标。

热词:

  • 科技苑
  • 致富经
  • 每日农经
  • 农广天地
  • 乡土
  • 乡村大世界
  • 聚焦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