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寂静山林深处,阵阵蛙鸣入耳。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松江河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山村,村里人很多选择了林蛙养殖作为致富门道。
隋文忠一家,是村里养殖林蛙的头一家。
采访中,隋文忠一直在说:“其实我没什么可写,论数量,我养的林蛙不是最多的;论挣钱,很多人挣得比我多……”言谈中,透露出朴实和谦虚。就是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人,靠自己的努力,在林蛙养殖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不仅富了自己,也带动了一方百姓跟随他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
早在1982年,信息传播并不发达,报纸也不是随处可见,偏偏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隋文忠的父亲隋喜林在一篇报纸上看到关于林蛙养殖的报道,文章内容让隋喜林眼前一亮。经过深思熟虑,隋喜林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于是他在自家附近的山上承包了一片山沟,开始了林蛙养殖,从此,山沟变成了蛤蟆沟,那片寂静的山沟响起了一片蛙声。
那时的隋文忠才十几岁,每天看着父亲起早贪黑地忙活,虽然帮不上大忙,但蛤蟆沟里养林蛙那些事儿却潜移默化地印在隋文忠的脑海中。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隋文忠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成为全家养殖林蛙的主力。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可以说是蛙鸣声伴着隋文忠长大的。
由于细心和钻研,他的养殖经验随着时间与日俱增,养殖过程中不免遇到天灾人祸,隋文忠总是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前几年的冬天,林蛙普遍遭受冻害,很多养殖林蛙的人都损失不小,隋文忠凭着多年的经验,硬是以最小的损失躲过了天灾。同时,他也大方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告诉别人,希望其他养殖户能减少损失。
养殖林蛙的艰辛隋文忠很少提及,他说:“辛苦是肯定有的,但干什么没有辛苦呢?”现在,隋文忠和父亲住在蛤蟆沟边的房子里,精心照顾着自己的产业。隋文忠家的林蛙养殖面积现已达到1000多公顷,年收入达10多万元,看到养殖林蛙确实是条致富路,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地包山沟、养林蛙,隋文忠成了当地的致富标杆。隋文忠参加了当地组织的林蛙合作社,他说一帮人在一起商量,能更好地发展林蛙养殖,事实上确实如此,林蛙合作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各种扶持政策能及时送到社员手中,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隋文忠和其他养殖户的产业发展。
多年的产业发展让隋文忠的头脑更加灵活,他觉得山沟里除了养殖林蛙还可以再开发利用。通过大量的调研,隋文忠选择了种植林下参。山沟里养林蛙,山坡上种林下参,隋文忠把两种产业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在,隋文忠带领一伙人成立了林下参合作社,想依靠大家共同的力量和政府的扶持,把林下参这个产业发展得更好。
廖廖数笔,无法清晰地记述隋文忠在林蛙产业发展道路上的经历。隋文忠也没有时间让人听完他的全部故事,他还要急着赶回蛤蟆沟。因为在林蛙上岸的季节,他得抓紧时间回去照看那些宝贝疙瘩。
山林深处的蛙鸣声,那是隋文忠最陶醉其中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