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杰
“技术是种粮根本,俺种田靠的是老梁啊!”6月17日早上,河北省临漳县种粮大户靳兴华来到坻上村北高粱田里,一边给记者介绍夏粮增收情况,一边弯下腰沿垄扒开土层——一簇簇生机勃勃的嫩黄芽儿,恰似一枚枚钢针即将破土而出——察看过后,靳兴华又轻轻埋上细细的湿土。靳兴华说的老梁,就是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梁玉峰。
从2011年开始,靳兴华先后以800元至1000元的价格,流转坻上村1747.9亩和郜庄村1136亩耕地,一下子成为周边出名的种粮大户。可是,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多,靳兴华越来越睡不着觉了。他说:“地多了,种子、化肥、农机、雇人等支出很大,加上天气、市场等对农产品收成和价格的影响,一年忙活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还恐怕出现极端天气或种田失误。而老梁来了,田间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不仅产量稳定了,还连年增产哩!”
上午九点,梁玉峰来到高粱田里,仔细察看苗情、墒情后,评价说“挺好”。他向记者介绍,临漳县是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试点县之一,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71.8公斤,比上年增加87.44公斤。“而靳兴华的育种田,每斤麦子还要高于市场价约1毛钱。秋季播种了1000多亩订单‘酒高粱',预计亩收入1500到2000元之间,包地种田收入还是不错的。”
据了解,临漳县所在的邯郸市,近年来不断大力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建设,推广应用小麦播后镇压、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节水栽培、氮肥后移、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持续开展“百名专家驻村、千名干部包方、培训百万农民”活动,组织全市1500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零距离指导”广大农民田间管理。尤其是今年三夏期间,各级农业部门人员节假日不休息,深入田间一线,实施“日报告”制度,要求“驻村技术人员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每天调度夏收、夏种进度,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
截止到6月11日,全市主体麦田收获基本结束,比上年提前5天,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连增”。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全市57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82.7公斤,比上年统计产量459.8公斤亩增22.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