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致富殿堂 >

浇地用水减半 产量不减反增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08:32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河北日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仲夏时节,在张北县采访,一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2011年全县农业用水量较上年减少303.85万立方米,2012年较上年减少837.84万立方米,2013年较上年减少784万立方米。

  用水量逐年下降到原来一半的同时,2011年以来,作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最大的用水行业——错季蔬菜产量不减反增,菜农人均收入年增上千元。

  更为可喜的是,地下水位也开始慢慢回升。从2012年5月到目前,全县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米。

  增产增收与节约用水本是一个两难选择,张北是如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呢?

  改变大水漫灌传统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

  眼下,正是坝上错季蔬菜移栽的好时节,张北高效节水蔬菜基地一望无际,记者见到淡黑色的地膜上面嫩绿的菜苗随风摇曳,地膜下面每隔十几厘米一个的滴灌孔直达小苗根部。

  “这是我们蔬菜产区推广的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技术。”该县水务局局长乔河介绍,高寒、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张北县的基本县情,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1/5,亩均耕地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10,年平均降雨量仅35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由于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农牧结合是张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十几年前,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放牧被禁止,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错季蔬菜上。

  “之后,全县蔬菜种植发展迅猛,2011年已发展到19万亩。但是,很快问题就来了,蔬菜是高耗水作物,而农民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耗水严重,灌溉用水占到全县总用水量的80.6%。”乔河介绍,由于灌溉方式粗放,多年以来,张北差不多每年都超采地下水3500万立方米。2011年以前,全县地下水位以年均30厘米的速度下降,蔬菜种植区的水位年下降幅度更是高达1.5米。河道断流、淖泊干涸、水库见底,局地树木成片枯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水资源不足的现实不可回避,农民增收的愿望同样不能忽视。”乔河说,为在农民增产增收与节约用水之间找到平衡点,2011年张北确立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点,改变大水漫灌传统灌溉模式,引入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新技术。

  当年,1.3万亩采用膜下滴灌的错季菜试点成功,比管灌亩节水一半(120立方米),比大水漫灌节水480立方米。

  小面积示范成功的技术如何大面积普及?县里决定:以稳定水浇地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探索用水新机制。

  建立定额管理新机制,引导农民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

  在副县长方士武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刚刚印发的“整治非法打井督查通报”,点名批评了3家企业和一家养殖场非法打井行为,并责令制止。

  “要真正改变无节制用水的习惯,首先必须在源头上动真格。”方士武介绍,县里出台规定,凡是地下水位出现持续下降的地方,强行限采,不准打井。其它区域,谁想新打机井,都必须有审批手续、水资源评价结果和取水许可证,三者缺一不可。执法部门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者立即取缔。

  管住了井的数量,也要限制用水量。“刘荣24亩地,用水定额2880立方米。刘志运14亩地,用水定额1680立方米……”在坐落于田间地头的馒头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豆腐窑村的用水定额分配表。

  习惯了大水漫灌、随意用水的农民能接受定额管理吗?

  在馒头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膜下滴灌预报系统测控采集终端,“这是张北县高效节水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站长王宇亮说着,轻点鼠标,全乡各村土壤的温度湿度、不同灌溉机井的控制面积、每眼井的用水量用电量都一览无余。

  “我们不仅实施了用水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对每个农户的用水量了如指掌,还实行了阶梯计价,用价格杠杆约束农民的行为,节奖超罚。”王宇亮说。

  县里规定了不同灌溉方式每年的用水量,除膜下滴灌外,其它灌溉方式每年必须减少用水20立方米。定额用水范围内,不收水费,只交电费,超出定额用水加收阶梯水费。

  用机制倒逼农民转变用水观念,不能光“堵”,还要“疏”。为此,张北县加大财政投入,每年划拨1000万元水利专项配套资金,用于节水工程建设,同时,整合多项涉农项目资金,在蔬菜种植区推行刷卡浇地,政府投资铺设地下输水管道、修建智能井房。

  “节水工程的主要设施政府都给我们建好了,我们只需要每年换一下地膜,隔3-5年换一下PE水管就行,每亩地一年的投入也就100多元,亩均节本增效1800多元。”正在更换PE水管的王簸箕沟村村民戴军告诉记者。

  节水、节电、节肥、省工、省时、减少病虫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膜下滴灌的益处得到农民认可,农民从“要我节水”转变为“我要节水”。目前,全县膜下滴灌达19.17万亩。

  节水后错季蔬菜产量不减反增,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这几天,张北县杨家房村村民谭贵格外高兴,自己承租的300亩地又一次用上了海流图水库的水。

  “我们村位于水库下游,一直用水库的水浇地,可是前几年水库见底了,村里井少,常常浇不上地。今年水库又有水了,浇地有了着落。我种的甜菜从长势看,亩产8000斤没问题,亩收入怎么也得六七千元。”

  和海流图水库一样,在张北,经过几年干涸之后,再次为耕地“解渴”的,还有大银滩水库、黄盖淖水库等5个中型水库。

  “不仅干涸的水库又有了水,前几年断流的玻璃彩河、灯笼素河、潘常河等6条河也已流水潺潺。与2010年比全县地下水位上升1米。”乔河说,尽管水库水还不够深,河里的水也还不够宽,但近几年持续不断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张北已走出了“发展蔬菜无限制开采地下水,井越打越深,水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的怪圈。

  “在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巩固节水工程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选择省水的燕麦、甜菜、沙棘等耐旱品种。”方士武介绍,到“十二五”末,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25万亩,年均节水500万—1000万立方米。“我们还将把高效节水向工业、生活等多领域延伸,形成全社会、各行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扭转浪费水资源、超采地下水的趋势,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士武说。

  节水并没有阻断经济发展的脚步,近年来,节水工程产生直接效益2.46亿元,惠及全县15万农民,项目区亩均增产900公斤,人均增收1600多元,实现了“国家节水、农民获利”。

热词:

  • 科技苑
  • 致富经
  • 每日农经
  • 农广天地
  • 聚焦三农
  • 乡土
  • 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