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甘肃:打造甘肃特色 实干富民兴陇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08:35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甘肃农民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2009年农业部启动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工作,认定了第一批共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位列其中。2012年10月,酒泉市肃州区和定西市安定区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近年来,甘肃省农牧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着力打造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提升6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完善5大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代农业雏形已现

  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城市郊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以及农垦大多数地方已具备农业现代化的雏形。奶牛、生猪、蛋鸡等产业初步实现了现代化。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现代制种等产业已经向现代农业迈进。从经营主体培育看,龙头企业较快发展。各地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013年底,全省已认定龙头企业数量达2424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371家。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已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3万家。集中在设施种植、养殖、林果业,农机、农资及农业专业服务类较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种养大户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开始起步。专业种养大户兼具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速,并逐渐向家庭专业生产大户集中,专业种养大户正在向家庭农场蜕变,或将成为甘肃省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注册类型以经济林果、养殖、林果+养殖等类型为主。

  特色模式遍地开花

  龙头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种植养殖基地、牵头组建合作社,将合作社、协会、园区和农户联系起来,按照工业化的经营模式,专业化、标准化、安全高效地发展现代农业。这种模式既利用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又在连接社员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运作的模式有: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协会+农户、园区+企业+农户、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专业村模式。

  合作社主导型发展模式由村委会负责人、企业或种养大户牵头注册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农机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按个人意愿分别签订不同类型的合同,获得相应收入。合作社把入股流转的土地再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规模经营、统一市场销售。该模式不仅解放了本地剩余劳动力,也使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目前,具体运作的模式有:村办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

  种养大户兴办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通过土地流转达到适度规模经营,在现阶段有利于稳定农村生产关系,充分发挥种养业能手的带头作用和农民不离开土地也能增加收入,也有利于生产方式转变、降低生产成本、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同时,形成了家庭种养相结合的生态良性循环。在目前的形势下发展家庭农场是农民非常欢迎的也是非常适合的一种模式。目前,甘肃省家庭农场以种植经济林果、设施种植或养殖业等高效产业为主,主要经营类型有经济林果、养殖、林果+养殖等类型。

  农民自己的专业服务队由农村致富带头人发起组织成立季节性的农机专业服务队,农忙时节统一组织村里的农机手就地就近开展农机作业。

  转型跨越初显成效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省坚持“三水”齐抓,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78万亩。在中东部干旱地区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集雨节灌面积发展到550万亩。全省兴修梯田3105万亩,占坡耕地面积的51.9%,初步走出了一条“梯田+水窖+地膜+调整+科技”的旱作农业发展路子。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植保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退牧还草等一大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使全省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城市郊区、河西及沿黄灌区、中部川道河谷地区、农垦和陇东塬区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实用技术的推广,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1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提高1.7个百分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16万千瓦,增长6%;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94亿元,增长7.2%;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额达到人均175元。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粮食总产从1983年稳定达到500万吨,到2013年首次突破1110万吨,不到30年的时间总产量翻了一番多,特别是以人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47%的水资源,生产了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94%的粮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稳定了粮食生产,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省农牧厅坚持以规划为统领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为平台整合发展资金,以项目为纽带聚集生产要素,整合资金,专项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13年底,全省特色优势农作物面积达到2840万亩,比上年增加80多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9%,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做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蔬菜、苹果、中药材、现代制种、草食畜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步伐加快,全省规模养殖小区(场)数量达到了7700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近年来,甘肃省重点支持甘州区、肃州区和安定区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示范区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支撑水平逐步提升,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参照农业部的做法,甘肃省也组织认定了13个省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各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2013年,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8000万元,有力支持了3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形成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参与建设的良好局面。

  多措并举聚力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富民兴陇产业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省委省政府自2012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计划》,研究确定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六项重点任务和八大重点工程,并组织召开了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协调推进专题会议。随后省市两级和大部分县区均成立了专门的现代农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会议、出台政策、制订方案,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争取多方投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按照农业部等国家部委农业支持政策和投资方向,进一步抓好项目谋划筹备、组织申报和争取落实工作。2013年共争取落实中央投资48.61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27.3%,其中中央资金44.31亿元,省级专项和配套资金4.3亿元,带动了市县两级财政和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积极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联合六部门出台了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累计发放贷款13.1万户116.6亿元。草原保护与建设有效开展。完成禁牧草原面积1亿亩,划定基本草原2.68亿亩,草畜平衡1.41亿亩,落实草原承包2.4亿亩,296万农牧户确认了草原经营权并签订了合同;完成高产优质苜蓿建设8万亩,人工种草面积达2388万亩;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700万亩。

  抓好规划工作,有效发挥规划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安排,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加强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专项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组织编制《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等重点规划。通过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起到了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加强前期调研,积极谋划储备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现代农业、农业重点工程和配合国家层面调研等,提高谋划储备重大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提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级种业基地(一期)建设、旱作农业示范、高效(农田)节水农业示范、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

  完善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信息收集发布、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探索融资模式,推动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省农牧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合作,本着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原则,就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签订框架协议,编制《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融资规划》。

  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做大做强甘肃农业信息网为目标,努力推动全省农业网站发展,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拓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功能,为全省农民和涉农企业搭建了解忧排难促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为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金农”工程一期(甘肃部分)项目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开通运行视频会议系统。积极推广应用短彩信平台,拓展信息服务渠道。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联网试点工作,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热词:

  • 科技苑
  • 致富经
  • 每日农经
  • 农广天地
  • 聚焦三农
  • 乡土
  • 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