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黑土地 从“双第一”到“十连增”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5日 08:34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黑龙江省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着力在促生产、增收入、强基础、上科技、惠民生、添活力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之路——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黑龙江中国大粮仓的神奇美誉,众志成城的拼搏奋斗促成黑土地不断展现新风采。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始终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打造国家可靠大粮仓”为目标,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和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全力抓推进,全省粮食生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双第一”到“十连增” 粮食生产成就辉煌

  2011年,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全省粮食总产高达1114.1亿斤,首次超过连续10年高居全国产粮榜首的河南省,成为全国惟一的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

  2012年,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极其辉煌的一年。

  全省粮食总产、商品量、年调出量、人均产量四项指标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

  2013年,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极不平凡的一年。

  正如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今年全省备春耕生产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是近年最大的。”——由于去秋在严重湿涝条件下抢收快收,造成部分田间道路和水田基础设施破损,全省有6000多万亩玉米茬没有完成秋整地,春耕整地压力陡增;春耕期全省7000多万亩农田受涝,低温湿涝给适期播种带来严峻考验。不仅如此,受降水偏多和主要江河水位上涨影响,8月份局部农田又出现涝情,粮食生产受到直接威胁。

  然而,这一切的担忧和困难,都伴随时间的脚步被飘香的稻海和金色的农田所驱散。秋后,经过省内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实地测产,黑龙江省实际粮食总产量达到13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回首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辉煌业绩,远不止这些。

  2008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近100亿斤的速度增长,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产粮榜首。2010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2013年粮食商品量首次突破1000亿斤,全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调出量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玉米、粳稻、大豆种植面积也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10,商品量占全国的近1/6,调出量占全国的1/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的地位更加稳固。

  强基础重科技 现代化大农业模样粗具

  从大灾到大收,是什么让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步步化危为机,成就了极不平凡的辉煌?从“双第一”到“十连增”,是什么让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一年一个大台阶,实现了持续的跨越式发展?答案在改革创新中,在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中。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立足良好的生态和富集的资源优势,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江优势和龙江特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之路。

  全省把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紧紧抓住中央出台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近1000万亩速度增加,2010年以来始终稳定在2亿亩以上。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省在松花江沿岸和东部三江平原地区,实施旱改水种稻,在第四、五积温带扩大高产早熟玉米面积。2013年全省玉米、水稻面积首次突破1亿亩和6000万亩。

  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着力加强以农机化、水利化和生态化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6年,全省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916个,重点装备大马力拖拉机、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现代农业机械,推进大农机由旱田向水田拓展,机械化生产环节由整地、播种向种管收全程延伸。2013年全省田间综合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3%,机耕、机播和综合机械化程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发挥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从工程性缺水的实际出发,重点建设了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和总面积1300万亩的三江平原14处灌区等一大批现代水利工程,有效增强了水源保障和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西旱东涝的心腹之患,确保了农业高产稳产。深入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率先在全国实施省级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加大草原和黑土地保护力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做好内涵挖潜文章,全省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效益。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深入实施农作物良种化工程,自主培育了龙单49、龙粳25等340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引进推广了郑单958、德美亚1号、2号等省外和国外优良品种,使全省良种覆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2008年以来,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农民新建水稻标准化大棚和智能化催芽车间,全省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44.68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450个,总数分别达到84.8万栋和1023个,使全省水稻智能化催芽和大棚化育秧比例分别达到86.4%和69.4%,有力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科技水平。全省整合技术力量,建立起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积温带的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大面积推广应用。2013年全省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达到1.75亿亩,涌现出一大批玉米亩产吨粮、水稻800公斤等高产典型。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充分发挥农垦大机械作业的引带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单位耕地生产效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的双丰收。截至4月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耕地面积5700多万亩,同比增长12%。记者 张桂英

热词:

  • 科技苑
  • 致富经
  • 每日农经
  • 农广天地
  • 聚焦三农
  • 乡土
  • 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