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推动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明显上涨的政策提价及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的去库存化因素消褪,在国内小麦市场“供升需降”的格局下,推动国内麦价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脱离政策底价的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面临的市场风险陡然增大。在麦市“内忧外患”的格局下,新小麦高价收购及囤粮待涨的市场风险较大,建议市场主体降低价格预期,“以销订购”,防控市场风险。
一、主产区新麦收获基本结束 新麦增产增质明显
目前,全国主产区新小麦收获工作基本结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冬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主产区冬小麦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增加,预计夏粮亩产将提高3公斤以上;11个冬小麦主产省区夏粮均增产,新小麦增产增质明显。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小麦月度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4/15年度小麦产量为1.24亿吨, 相比之下,2013/14年度中国小麦产量预估为1.2172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报告预计中国本市场年度小麦产量料增加88万吨至1.2260亿吨。从各小麦主产区反馈的情况来看,2014年河南地区小麦有望再获丰收,且质量好于历年,预计小麦商品量将达2350万吨左右;山东地区新小麦总产量预计2266万吨,较上年增长8%-10%;江苏地区新小麦产量预计在1150-1200万吨;河北地区新小麦亩穗数较上年增加,千粒重较上年提高,穗粒数略有减少,预计全省冬小麦平均亩产将实现新的突破,夏粮总产在去年280.48亿斤基础上将有新的增加,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主产区新小麦较上年增产明显,很大程度上使得国内小麦市场的供需格局明显改观。
二、市场化主体积极性不高 新麦收购价显疲态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从今年春节以来,进入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在国内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及需求疲软的格局下,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较为艰难,其消化麦价上涨的能力明显下降,且上游小麦市场价格上涨所引发的成本增加难以通过价格机制传导至下游。在国内新小麦增产增质且终端需求疲软的格局下,小麦流通市场“不缺粮”,理应处于“买方”市场格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产业调整加大市场风险,高于小麦托市收购价格的新麦收购价格面临的市场风险明显加大。在此格局下,市场化主体入市抢购新小麦的风险较高,因新小麦收购市场化难以形成聚力,麦价推动力明显不足。近期国内主产区新小麦收购市场呈现“南弱北强”格局,一方面源于北方麦区新小麦的品质好于南方麦区;另一方面山东、河北粮源供需相对较为偏紧。但部分区域在市场主体积极补库明显推高麦价之后,麦价蕴藏的市场风险加大,后期市场缺乏力量托住高企的麦价。随着新小麦上市量的增加、价格的高位运行,近期苏皖地区小麦收购市场较前期相比略转冷清,收购主体积极性有所下降,部分区域新小麦收购价已显疲态。
三、麦市总量供给充裕 品种结构性矛盾仍存
由于今年主产区新小麦产量增加明显,国内小麦商品流通量增加加大流通市场供给压力,预计今年新小麦的商品流通量在8000-9000万吨。在国内小麦市场“供升需降”的格局下,国内小麦市场供需步入“总量宽松”新周期,国内小麦市场整体行情走势难言乐观,麦价或将以温和波动为主,其涨幅或难以抵消因仓储、资金利息等成本的增加,持粮待涨的风险较大。优普小麦之间市场行情走势出现分化,因国内主产区优质小麦产量减少、需求相对较为旺盛且进口小麦受制于配额及优质进口小麦价高,主产区市场主体优质小麦采购较为积极,这也明显推高优质小麦的市场价格,市场风险也相应提高;在国内小麦市场总体供需宽松格局下,其行情走势也将受到较大制约。在国内麦市市场化弱势的情况下,阶段性的行情机会需关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