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一代粘虫区发生面积大,由于防治好,残虫量低,预计二代粘虫为中等发生。本市累计蛾量、幼虫数量低于常年,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二代粘虫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为35万亩,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末至7月上旬。
虫源地残虫量低,迁入蛾量少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报,今年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局部区域虫量高,经有效防治后各地残虫密度普遍较低,每平方米残虫量不足1头,全国总残虫量比2013年减少10.1%。本市4个系统监测点累计诱蛾量平均为59头,是1991年以来第四低的年份。平谷、密云、通州、延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06头、18头、86头和26头。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接近常年,6月9日调查,有效蛾占82.4%,其中,3级卵巢占29.4%、4级卵巢占41.2%、5级卵巢占11.8%。
田间幼虫数量低
6月10-12日,8个区县普查86块麦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1.2头,最高11头,低于常年(2.5头)和上年(2.4头)平均值。田间幼虫发生不均衡,发育不整齐,1-5龄幼虫混合发生。顺义、通州、平谷部分地块虫量偏高,每平方米虫量为11头、8.8头和8.6头。
寄主和气候条件较利于粘虫发生
今年小麦密度大,个别地区出现倒伏,免耕地块秸秆量大,寄主作物有利于粘虫的发生和为害。另据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预测,三夏期间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对粘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针对粘虫突发性强、为害重的特点,各地要加强虫情监测,做好二代粘虫的普查工作,及时掌握虫情发生动态,依据虫情进行防治地块的排队。麦田:每平方米虫量大于10头的地块,可结合夏播玉米除草土壤封闭处理加入适量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防治;对虫量高的地块,麦收后及时打药,争取做到防治不过夜。玉米苗期:百株虫量大于5头的地块应及时进行防治。
谢爱婷 杨建强 赵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