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公布了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数据显示,我省耕地总量有所增加,但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全省生态用地减少幅度较大,生态承载问题日显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到2009年12月31日,全省耕地总量为703万公顷,比2009年之前的耕地数据多出149.6万公顷。耕地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土地的调查标准、技术方法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农民新开垦土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之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比第一次土地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全省生态用地减少幅度较大,林地较2009年之前减少38.07万公顷,草地较2009年之前减少77.6万公顷。导致生态用地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草地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
据介绍,在我省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水)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还有一部分耕地主要是由农民自主开发滩涂、沼泽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形成的,耕种条件差,产量不高。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现有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质量总体不高,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
调查数据还显示,我省建设用地规模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严峻。因此,省国土部门将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争在重点保障全省经济发展对增量用地需求的同时,加大盘活存量用地的力度,重点解决好城镇低效用地和农村空闲用地的盘活,逐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增量用地的依赖,着重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发展模式,转变利用方式,控制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