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9日电(记者刘彤 都红刚)“农场带领大家种粮,农民心里不慌。”仲夏农忙时节,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富平县王寮镇兴户村采访时,当地的种粮大户王东运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在微风吹拂而起的滚滚麦浪中,王东运正在待收割的麦田里查看麦穗颗粒的饱满程度,200多亩的种植规模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说,去年冬季虽然遭遇了少见的旱情,但今年春季的几场关键降雨,让麦田得到了及时的滋润,“目前来看,今年小麦的亩产有望达到1000斤以上,迎来丰收年景。”
王东运说,从去年开始,按照每亩800元的流转费用,他从富平县科农农场流转了200亩良田,按照协议,由农场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标准统一向他提供麦种、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场也统一组织麦田的施水浇灌、机械耕作、防虫防病,收获以后将按照每斤比正常价格高出0.1元的水平从他手中全部收回粮食。“由农场提供的从种到收再到销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农场带领大家种粮,农民心里不慌'。”
算起种粮的收益,王东运说,按照每年亩产小麦、玉米各1000斤计算,一亩地的毛收入在2500元左右,200亩土地一年的毛收入50万元,扣去承租费16万元和所有投资费用18万元,我个人一年的纯收入16万元。“种粮让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已经联系好的几台收割机马上就要进场作业了,谈起现在集约化耕种与以前最大的区别,王东运说,以前的收割是“农民弯着腰、手里拿着镰刀,从早忙到晚、累得腿发酸。”现在,几台收割机半天就能完成几百亩的收割,机械化耕作不仅让农民获得了更大收益,也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种粮真正成了我们农民乐于参与的‘好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