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兰州市100多平方米楼房不住,却蜗居在农村窑洞,舍去年薪10万的工作,却去当“羊倌”,而这一切都缘于对黄土地的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榆中县韦营乡农民赵生军返乡创业的经历在当地传为佳话,也为准备回乡创业的人做了表率。
今年44岁的赵生军出生在韦营乡全家岔村的一个窑洞里,初中毕业后就闯进兰州打工。凭着诚实好学,聪明上进的劲头,赵生军很快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楼房,月收入突破万元。
就在领导赏识、亲朋羡慕的时候,2009年10月,赵生军突然做出了一个大决断:辞去省城高薪工作,返回故土养羊。面对赵生军的选择,家人朋友全都反对。
“老家母亲突然去世,我想回乡照顾独居的父亲,也想重新调整自己今后的创业之路。”赵生军如此谈起自己二次创业的初衷。
没有正规厂房,他就搬进窑洞,在窑洞前圈起了羊圈,首批购进的50多只大小香羔羊。喂料、喂药、防雨雪成了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2012年妹妹从兰州回娘家探望,只见不宽敞的院子里到处是羊粪,窑洞内仅有一盘土炕,靠蜡烛照亮。看到昔日省城“精英”变成了眼前土头土脸的“羊倌”,妹妹流下了心酸的眼泪,姐姐也埋怨弟弟,原单位公司领导多次打电话劝他回去。
“我知道大家的心思,但这里有我干事的源动力,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有回报。”赵生军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养殖大棚、饲料间、门房消毒室、集流水窖逐一建成,香羔羊超过250只,一个名叫“小山沟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养殖场很快在榆中北部山区叫响。养殖场发展壮大了,也给村民带来实惠。以往留在地边的玉米秆高粱秆多被烧掉,如今都卖给了养殖场作为羔羊饲料。每年秋季储备草料,在养殖场打工的留守妇女、老人最少也有10多人。
“他执意搞养殖,我和儿子在兰州连续坚守3年没有回来,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拗过他,现在我们也开始理解支持他了。”赵生军妻子郝建玉说。
“生态环境逐渐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日益扩大,沟里还有岩羊、狍子等,它们今后都将会成为我的新养殖对象,我的梦想也将会有更多的内容。”赵生军说。
(梁峡林 高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