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良高展示地栽黑木耳。
该品种填补了泸州市场空白,市场前景看好
□本报记者 曾佐然 文/图
5月22日,记者来到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目睹了基地内从陕西引进的地栽黑木耳。“我们试验成功,填补了本地市场空白。”泸县天凤黑木耳专合社副理事长雷良高手捧黑木耳袋,向记者展示。
陕西引技术
雷良高介绍,2013年9月,雷良高夫妇远赴陕西考察,引进了地栽黑木耳技术,盖起制菌车间,又购买了消毒、养菌、蒸料、嫁菌等全套设备,在基地内进行露地黑木耳栽培试验。“经过几个月的灭菌、接种、养菌、栽培,长出木耳,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取得成功。”雷良高介绍,近年来,泸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地栽黑木耳尚属首例。
据雷良高介绍,地栽黑木耳技术全称为“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
秸秆为原料
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
地栽黑木耳每亩每季平均需投入1万余元、栽培1—1.2万袋,每亩可产干木耳600—700公斤,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产干木耳1200—1400公斤。如按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一季收入3.5—4万元,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实现年收入7—8万元。
基地作示范
2009年3月,雷良高和妻子陈桂花在喻寺镇建立了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成立了泸县天凤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采取椴木栽培法,选择青杠、椴木等树种,砍伐后截成1米左右的长段,经过处理后,在上面打穴把菌种放置进去。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天凤黑木耳”荣获国家有机农产品称号,2013年实现收入500万元。
“这种木耳市场前景好,但这种栽培办法费时费工,更重要的椴木资源短缺,而且价格昂贵。”雷良高夫妇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地栽木耳成本低,效益更好。”雷良高夫妇从陕西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地栽木耳原种繁育、技术培训、原材料供应、产品收购与销售、信息咨询等业务。目前,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还承担着泸县地栽黑木耳示范、泸县周边地方地栽黑木耳指导等服务工作。
市场前景广
“经过市场考察和农业部门的详细论证后,我们认为,地栽黑木耳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将按三期计划完成实施。”天凤黑木耳专合社理事长陈桂花信心百倍地介绍她的宏伟目标:
一期计划投资30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大量吸收当地农户参与地栽黑木耳种植,为当地农户创造500个就业岗位;
二期计划投资500万元,将建立一个集办公、加工、包装、收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厂房。
三期计划将目前农业项目进一步多样化,充分利用这一块绿色宝地,发展更多的绿色有机食品,进一步对地栽黑木耳、反季节花香菇新品种的培育,形成产、供、销、储存为一体的生产模式,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