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无棣讯 (记者李伟)“现在是初花期,苜蓿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商品性最好,正适合刈割。盐碱地上种苜蓿,收益超过种粮食。”5月17日,在无棣县海丰街道曹庙村近1000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山东绿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立华说。
曹庙村的这1000亩地属于盐碱地,之前,村民一直种粮食,但产量较低。去年下半年,绿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这些盐碱地流转过来,种上了紫花苜蓿。据崔立华介绍,由于是盐碱地,收益比较低,农民比较愿意流转。目前,公司共有3000亩苜蓿种植基地。
2009年,山东绿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主要从事苜蓿种植、进出口和主要农作物种子研发。目前,公司年销售苜蓿1.2万吨,另外,公司研发的“中原804”苜蓿新品种在今年3月份通过审定,该品种在适口性、丰产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现较好。
对种苜蓿和粮食的效益,崔立华做了简单对比,他说,即使高产地块种粮,人工成本不算,一亩地最多八九百元的收益。而苜蓿可以一次种植,多次多年收割,种植成本低,管理方便,用工少。从第二年起,每年产量都超过1吨,每亩地的纯收入超1000元。
“苜蓿市场价格稳定,耐盐碱性强,比较适合在盐碱地块发展。同时,可代替饲粮添加到动物饲料中,达到种草节粮的效果。”崔立华说。
苜蓿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源,是产奶期奶牛必需的饲料,被认为是奶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苜蓿不只作为奶牛的优质饲草,还可以作为肉羊、肉牛、猪、兔等的饲料。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用苜蓿等优质植物蛋白饲料转化成牛奶蛋白,不仅原料奶质量高,而且节本增效,是转变奶业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
据崔立华估计,目前国内所需的苜蓿大约70%依赖进口。“国内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畜禽产量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国内苜蓿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同时,崔立华建议,种植苜蓿必需有割草机、打捆机等配套机械,不适合小农户发展,而是适合专业合作社或大型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