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安徽宁国:春笋愁销 产业链延伸能突围吗?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09:33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安徽农网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眼下竹笋收获的最佳季节已接近尾声,可是“中国竹子之乡”安徽省宁国市山区的笋农不但为今年的笋价“大跳水”卖笋难而发愁,同时还为来年竹园是砍是留而纠结。

  原来,由于开春以来,笋价一跌再跌,从开春时的每公斤2元多跌到现在的每公斤0.6元左右,安徽省竹笋主产区宁国市的宁墩、仙霞、云梯、中溪、万家等乡镇的笋农们对着卖不上价的成堆竹笋痛心疾首。可是,宁国市加工竹笋的“乡味源”等龙头企业的厂房内却冷冷清清。“乡味源”日加工鲜笋30万公斤的三条先进流水线停工待产,7800立方米保鲜冷库空空荡荡。如此强烈的反差是什么原因呢?笋农和加工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笋价“大跳水”
农民“卖笋难”

  4月21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来到宁国市仙霞镇,沿途看到很多农户聚在门口冒雨剥笋,其中一位村民张昌发拿出卖笋的账簿对记者说:“去年2亩地竹笋,全部由东部竹笋专业合作社收购,卖了4500元,今年自己卖只卖到1200元,不够成本。”

  “今年竹笋购销很不好做,两头挨骂。”一见记者,狮山村村口收购点的老板谢亮平就大倒苦水:“最低时收购价每公斤0.5元,群众骂我们心黑,嫌我们拼命压价。其实为推销出去,我们到处找加工厂说好话,一再降价,搞得加工厂也来不及加工,烂掉了不少。”

  由于竹笋无法像其他蔬菜一样可以让它保留在地里,并且鲜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否则就自行老化无法食用。每年竹笋集中上市的季节,除了鲜笋销售一小部分外,大量的竹笋由加工厂收购加工远销各地。

  “今年均价每公斤不超过0.8元,比往年下降一半还多。”宁国市林业局副局长龚广斌介绍,造成今年笋价“大跳水”的因素除了市场行情之外,最直接的原因是收购主力军、龙头企业宁国市乡味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临阵缺席”,造成日收购量五六十万斤的巨大缺口。

  产地竹笋收购价格大跳水也给外销蒙上了阴影。“往年这时候,日本、韩国的客商早就主动上门确定拿货数量了,今年却至今仍在观望,一直在询价,迟迟不肯下订单。”在宁国茂盛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20多位工人正在满负荷生产,但是总经理杨盛彪仍然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出口价格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资金“蹩马腿”
鲜笋何处销?

  来到宁墩镇的龙头企业“乡味源”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偌大的厂房、先进的加工流水线以及宽敞的保鲜冷库全无应有的热火朝天的加工场景,这与沿途看到的几十家小规模加工厂和家庭作坊的繁忙景象形成强烈反差。

  “维持生产线正常运行的最低鲜笋量必须每天在20万公斤以上,每天需要兑付笋农收购款40多万元,一个月内需要1500万元准备金。”多味源公司总经理金德保坦言,往年都通过市财政担保中心为公司担保贷款解决收购款,今年由于贷款到期与收购季“撞头”,300万元周转资金无着落,收购款不到位,因而鲜笋积压滞销。

  “2009年以来,乡味源公司都是现钱收购,最低保护价也有0.8元多,我一家每天收购就要3.5万元,一个月上百万,怎么也垫不起啊。而小加工厂只能给群众打白条,有的到现在都没结账,像这样的收购点,宁国东部5个乡镇就有75家。”谢亮平告诉记者。

  作为行业龙头,为何300万元的坎也迈不过?金德保直言不讳告诉记者:“300万元周转资金原本不是大事,但是由于这两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巨大,资产负债率高,就单看这一点,金融及担保部门都不敢伸出援手。 ”

  据了解,为建成完整的竹笋循环经济产业链,乡味源公司自2011年起筹资1015万元,与科研单位合作投入“竹笋下脚料高效饲用化研究”,金德保甚至不惜搭进自己和老伴的全部积蓄,第一批产品今年一上市就成为养殖场抢手货,将竹笋利用率从50%提高到95%,实现变废为宝,从源头根治竹笋废料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即使如此困难的关头,乡味源也按时兑现林农返利和股金分红1.8万元,没让林农亏一分钱。”盘樟村村长徐坤山及合作社的老社员谈起往日,大呼不容易。采访中,群众纷纷表示相信乡味源公司会走出困境,希望政府能扶持越来越多的值得群众信赖的龙头企业。

企业“练内功”
完善产业链

  在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笋价“大跳水”、 农民“卖笋难”现象,不仅折射出林产品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弱,还反映出龙头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仍需“苦练内功”。如何避免300万“调头资金之痛”重演,助力企业解眼前忧,谋长远策,鼓励龙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理应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着力点。

  春笋“贱卖”已引起宁国市政府重视。“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并协助企业梳理项目,积极帮助争取相关政策扶持。”宁国市林业局局长王伟说,“作为竹笋主产区,不仅要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还要促进龙头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有关专家也建议,安徽省应根据竹笋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优势,争取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拓宽竹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同时,完善竹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健全竹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打造竞争力强的综合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竹产业带。

  “对无规模效益的一些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二次整合,形成新的企业集团,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安徽省林业厅竹子专家肖斌表示,还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把产供销、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竹业基地的发展,竹笋产量的提高,需要企业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推动,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肖斌认为,创新力强的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力量,能够激活全产业链发展。权威部门调研显示,“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市场对竹笋的需求将以年均约16%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国竹笋加工产品需求量预计达到350万吨。竹笋加工产品越来越丰富,在国内外都有越来越广泛的消费市场,大有可为。

热词:

  • 乡味源
  • 春笋
  • 产业链延伸
  • 龙头企业
  • 宁国市
  • 练内功
  • 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