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相继进入扬花期,蚜虫虫口密度迅速上升,高密度田块比例较大。
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穗期蚜虫将大发生,发生面积约42万亩,发生期较常年偏早一周左右。目前,全市小麦穗期蚜虫已进入为害盛期。
预报依据
各区县麦蚜始见期与激增始期(百株蚜量300头)比常年和上年偏早。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无网蚜混合发生,其中,禾谷缢管蚜发生数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约占总蚜量的30%。
受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影响,田间蚜量增长速度快。据全市各农作物病虫监测点普查,通州、密云、大兴、顺义蚜量较高,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698头、487头、462头和439头。5月初,大部分区县开展了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同时兼治麦蚜,但部分地区蚜量仍呈上升趋势。5月5日普查,全市平均百株蚜量558头,最高2392头,大兴、通州、顺义蚜量仍较高,平均百株蚜量分别为1279头、806头、687头。
据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预测,5月份本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30-5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40.7毫米);平均气温为20℃左右,较常年同期(19.6℃)略偏高,有利于穗蚜的繁殖与为害。
防治措施
当田间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需要开展化学防治,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开展过防治的地块蚜量可能出现反复,高密度地块要注意做好二次防治。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克,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50毫升+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也可结合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开展防治。
谢爱婷 张金良 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