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节水增粮”改变内蒙古赤峰市千百年来旱坡地农业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8日 06:41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这儿原来大部分是旱坡地,每年春全看老天爷脸色种地,下雨就种点,不下就拉倒。今年到现在,没雪也没雨。要是去年,这地就算完了。但今年再旱些也没关系,再过几天,一开阀门就能滴透,就是个丰收。”4月中旬,旱情持续,农民王凤海站在自家地头,和记者说起节水增粮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王凤海今年61岁,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营子镇南荒村民,种了一辈子旱坡地。旱坡地指的是在北方干旱地区山坡上开垦出的农田,外形有点儿像南方的梯田,只不过因为当地“十年九旱”,泥土始终是干巴巴的。喀喇沁旗去年冬天至今都没有降水,田里的土坷垃一捏就成粉末。

  2013年,南荒村6000亩土地被列入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项目区,正式结束了“旱坡地难打粮”的历史。据介绍,当年各级财政投资540万元,在项目区内平整了4500亩土地、维修8眼井、新打7眼井、埋设了29.7公里的地下管道,地里全部种上膜下滴灌玉米。

  “这是当年见效的东西,不是扯大旗。”王凤海说,村民们一开始并不认可,但到了秋天都拍手称赞。“原来1000斤还得是风调雨顺,去年最低1500斤,好的1800斤,1斤玉米1块钱,平均每亩多收个五六百元没问题。”

  除了增粮,膜下滴灌的节水效益也十分明显。南荒村民朱文平说,原来是老井、旧机器、加软管打造的“小白龙”,抽3小时水只能浇1亩地,上了膜下滴灌以后同样的水能浇15亩地,每亩地光水电费能省五六十元。

  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村民许庆森说,原来村民一到开春就围着几口井抢水浇地,没几天就把井抽干了,现在水利用率高了,一口井管一两百亩地很轻松,抢水的场景也见不到了。他说:“现在水不瞎、省电费,还能增产几百斤,我们村还有300亩旱坡地呢,这样的财神爷项目啥时候再来?”

  记者还发现,因为土地变得高产、高效,项目区内渐渐开始有了现代农业的影子:项目区内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流转费由原来的80元涨至350元;农民不再背着药箱下地打药,而是开上小四轮打药车,从种到收的机械化率大大提升;出现了多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每亩地给合作社380元钱,合作社从种到收全包干,农民平时省下时间可以进城打工,只要年底回来卖玉米就行。

  据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计,自国家2012年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以来,赤峰市已陆续开工建设35万亩节水增粮项目。其中,已见效的2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全年可节水1079.3万吨,当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5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052万元。

热词:

  • 每日农经
  • 致富
  • 致富经
  • 科技苑
  • 农广天地
  • 聚焦三农
  • 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