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致富殿堂 >

村民住楼房 木耳睡平房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09:44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农村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嘉荫辽原村——

  村民住楼房 木耳睡平房

  文/摄 本报记者 荆天旭

  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8栋3层高的楼房分3排整齐排列,道路是清一色的水泥路面;不远处,具有异域特色的风情广场和6栋即将完工的欧式独体别墅交相辉映;恍惚间,你会以为自己身处欧洲风情小镇,可实际上,这就是辽原村村民现在的居住地,也是辽原村最美的地方。

  村民们全都住上了楼房,惊喜还没完呢,因为村民们过去居住的平房也没闲着,已经全部用来发展食用菌。一间间平房里面都是一排排的木架子,架子上堆满了袋载木耳。这是辽原村最挣钱的地方。

  “在红光乡辽原村,村民住楼房,木耳睡平房,就是独特的一景。”辽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景全兴奋地说。

  辽原村这独特的景致源于两次“大胆”行为。一次是五年前王景全大胆的尝试;一次是三年前红光乡党委、政府一次大胆的构想。

  2009年,王景全大胆地尝试做袋栽木耳,当年产出两三万袋收入近3万元,成为了村里袋栽木耳的发起人之一。亲戚和邻居看到效益好,当年就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在王景全家的平房里记者看到,两间屋内都是排列整齐、堆满木耳菌袋的木架,架子间仅容一人穿行。“袋栽木耳效益好,村里几乎家家都搞。但是问题也来了,越来越多的木耳需要越来越大的房子,可是人就没地方住了。你看看这架子,当时为了多摆点木耳,人就在这架子下找个地方就睡;可这么弄地方还是不够,而且人也容易出问题,村民们就商量着找乡里希望给个地方建菌房。”

  乡党委、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一边鼓励和扶持离土农民从事食用菌及其它产业,特别是辽原村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把自家住房的火炕和火墙拆除,改建成菌房,而人无处居住,造成了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的矛盾。

  红光乡乡长孙鸿泉告诉记者,2011年,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决定“把农民搬到楼上居住,空出平房发展食用菌产业”及“建设龙乡新区发展农家旅游餐饮服务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构想立刻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龙乡新区建设工程应运而生。

  龙乡新区主体工程包括8栋居民住宅楼及6栋独体别墅和风情广场1处,总投资3640万元,其中县政府投入资金1600万元,农民自筹2040万元。一期工程于2011年开始建设,年底竣工,6栋居民住宅楼入住106户。二期工程于2012年春季开工建设,现已基本完工。

  “建房的政策是每平方米农民交800元,先交一半,房子交付使用时交另一半费用,政府每平方米给补贴400元,基础设施建设归政府负责;村民们有点不相信,因为当时嘉荫的房价是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就是我们的平房造价也得在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2011年底村民们搬进楼房时还感觉像做梦似的,家家都乐开了花。”王景全说起从平房到楼房的搬迁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是第一批搬进来的,家里住房86平方米,媳妇一住下后就喜欢上了,这楼房有上下水,有供热,舒服死了,谁还愿意去每天点火烧煤掏炉灰……”

  龙乡一期工程竣工后,大部分农户搬进新区居住,空出了住房从事食用菌业生产,使本地的食用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发展规模由上年400万袋猛增至1300万袋,当地7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使农民增收1300余万元。

热词:

  • 每日农经
  • 致富
  • 致富经
  • 乡土
  • 农广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