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地方三农 >

强村富民不做表面文章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4日 11:09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农村大众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晋家村位于商河县孙集镇西南角,村里人大都指着家里的几亩薄田生活,日子过得只能算“凑合”。然而,“第一书记”芦绪华的到来却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了家喻户晓的模范村,全镇年终考核由原来的第45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1名。

  初来时

  难题和顽疾并存

  芦绪华是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管一处的副处长,2012年5月份,他来到晋家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村里的基础不太好,村民收入微薄。”摆在芦绪华面前的既有村里发展的难题,也不乏村民之间难以解开的利益疙瘩。

  “路不通是困扰晋家村发展的大难题。”芦绪华说,原来村里大都是土路,通往村外的路遇到雨雪天也难以通行,村民在出行、运输上很犯愁。村委会主任晋登鲁说,路况太差给村民的生产、生活添了不少麻烦。

  除了路的难题,村里收入少也是让芦绪华挠头的事。“我们这儿一般种小麦、玉米,虽说饿不着但也挣不了几个钱。”晋登鲁无奈地说。晋家村880多口人,除了外出打工的人,留在村里的人大都种点粮食、打打零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村里没有企业,村集体收入几乎是零。

  村里发展有难题,村民之间的利益疙瘩也不让人省心。

  “村西头的几十亩水塘闲置了一二十年,村里人在里面各圈各的地,养猪养鸡、种树建房扔垃圾,占用了十几年,没法管。”晋登鲁说。

  强村富民

  从硬骨头开始啃

  晋家村的“新病旧疾”并没有吓到初来的芦绪华。“工作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芦绪华决定先从硬骨头开始啃,修路和修下水道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这条通往村外的路长1650米,多方筹集了80多万元,去年刚修好。”芦绪华使劲踩了两下脚下用混凝土修筑的路。其实,村里的大街小巷也都铺上了水泥路,下水道更是四通八达,村民再也不愁下雨淹村了。

  路修好了,芦绪华开始琢磨起来怎么让村民们都有钱赚。“村里种玉米的比较多,我们希望把秸秆变废为宝,这样既能防治环境污染又能赚钱。”芦绪华考察了一些环保项目后,在闲置多年的打麦场上建立了商河县晋源秸秆厂,把农作物秸秆生产成生物碳卖给生物发电厂,靠这个再加上节能补贴,村集体每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农村生产垃圾多,我们赚钱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能把污染带到村里。”

  办秸秆厂还算小打小闹,芦绪华协调引进的“商河信和缘医药化工项目”才是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的大手笔。该项目位于县经济开发区,拟分两期投资1.1亿,晋家村占有21%的股份,预计每年有10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还可以去那打工,解决了村里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芦绪华说,目前已完成了立项、工商预注册和土地征用等工作,预计明年6月份试生产。

  出去打工的有着落,想在家发展的也不能没门路。“种蔬菜的效益比种传统作物高,况且路修好了也方便运输。”芦绪华和村里商量着建了20多个蔬菜大棚,看着大棚里的黄瓜、西红柿一茬接一茬,大家伙心里挺乐呵。

  发展搞上去了,村民的利益疙瘩也得解开。“有合同的给予合理补偿,没合同的进行走访调解。”针对村里水塘乱圈乱占问题,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芦绪华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最后大家伙都让出了各自的“小地盘”,现在水塘灌满了水,正准备发展水产养殖。此外,在原来的垃圾场上建立起来的小公园和文化大院也让村里的中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芦绪华说上项目要上长期项目,谋发展也要立足长远,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想方设法让这些成果在村里扎下根,“不能只补血,还要造血。”

 

热词:

  • 每日农经
  • 致富
  • 致富经
  • 乡土
  • 农广天地
  • 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