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茬5万只肉鸡出栏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的养鸡大户陈宝山并不急着购入新鸡雏。“春天燕子回来会带流感,得把这段时间空过去。现在不是我一个人的养殖场,各方面都得仔细着。”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吉林省的一些农村,农民合作社已经不再是农民合伙儿种地养殖,“社长”们不断学习现代农业理念,对事业发展也开始有了长远规划,决策层也出现了。这样的决策层学习参照股份制公司的现代管理模式,有了“董事会”的雏形。
陈宝山是舒兰市金福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3月初,陈宝山跟收购肉鸡的企业谈妥了新一轮价格。“每只收购价比上一茬便宜了一毛钱。行情不太好,但社员每年还都能赚点钱。”陈宝山所说的“赚点钱”,收益率可不低。
说是养殖专业合作社,但从管理模式上看,这家合作社更像一个股份公司,合作社现在有87个“股东”,陈宝山是最大的“股东”,投入超过200万元,占总股本的40%左右。
当地村民金广龙是合作社的社员,去年他在合作社投入了15万元,成为“股东”,12月末分红的时候,兴高采烈地领走了6万多元,原始的15万元继续滚入今年的投资中。这家合作社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养殖,还有专业会计负责账目,收入支出条条明细、公开透明,大家随时可以“查账”算收益。
站在合作社的院子里,5栋砖瓦结构的鸡舍错落排开。上一茬鸡已经出栏,鸡舍内清扫、消毒过后,温度适宜,没有难闻的异味。这个全部由农民投资建设的养殖场,已经达到省级规模养殖场“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粪便无害化”的“五化”标准要求。
“因为有收购企业保底,只要管理好,没有大批肉鸡死亡,基本赔不了。”陈宝山说,合作社经营稳定年年向好,扩大规模的事儿他琢磨很久了。去山东考察之后,他想把现在的“平养”改为“笼养”,把一层养鸡网变成三层养鸡笼,一茬出栏量能从5万只增加到12万只。
虽然是合作社里的“董事长”,但合作社发展大计要选代表表决。按照十位“股东”出一位代表的标准,九位代表在去年投了一次票,结果是七票反对。“笼养得再投入120多万元,虽然一年就能回本儿,但现在禽业市场不稳定,大家害怕白投入,亏了钱。”陈宝山很无奈,但却非常尊重“股东”们的意见。
除了扩大规模,陈宝山还想搞个有机化肥厂。这个要投资3000多万元的项目,还在考察谋划中。在舒兰市,跟陈宝山的合作社类似的各类畜牧合作组织已经有70多个,社员1155多人。合作社的规模经营、科学管理、规划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