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丹丹 王瑜
“你的建议我照单全收。”听到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亚飞代表对中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建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代表这样回应道。
3月5日下午,安徽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高亚飞第四个发言。从大学老师成长为现代猪倌,说起生猪价格去年再次坐上“过山车”,高亚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国在世界上生猪养殖量第一,猪肉消费量第一,但生猪产业却没有得到健康发展。”他结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一口气提出了加大生猪育种体系建设、建立养猪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破解养殖业融资瓶颈、建立全国统一的生猪期货市场、健全全产业链监管、加大无害化处理补贴等多项建议。
像高亚飞一样,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已经对农村、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轮到汪洋发言时,他结合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指出农村改革的三项具体工作。
第一就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地靠谁种”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的新,首先它是面向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民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为了自己吃饱肚子,而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汪洋认为,既然是面向市场的经营主体,就要像市场主体那样一开始就规范好。不能说培育的合作社建得越多,土地流转的比例越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得就越好。“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要在质量上下功夫。”
第二是培育规模化服务主体。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都决定了土地流转规模不可能太大。“经营主体规模不能太大,但服务主体可以规模化。统一供种,统一打药,土地银行,土地托管,你可以去种,但承包权在我。”汪洋说,“把规模化服务主体和众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核心问题还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市场,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出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上挣到更多钱。这样才使农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要培育市场化经营环境。“规模化生产后,保险、资金、用地等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汪洋说,中央政府需要考虑,但由于缺乏经验,怎样让农业生产有一个有利于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的环境,仍需要不断完善。
“在这方面,希望安徽主动提出试点方案。”汪洋说,改革方案需要在上下互动中完善,使改革方案既能着眼全局,又能因地制宜。“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安徽应该同步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