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春节祝福的声音还在耳边响着,但内蒙古宁城县梁东村4个自然村的村民却开心不起来。他们依然在发愁,今年还是种不成地。“将近3000亩耕地呀,已经有两年基本没有收成,今年再不能种,这田就废了。”村民们无奈地说。
那还是2011年底的一天,该村8、9、10、11四个村民小组(自然村),迎来了一个喜讯,国家将投入近2000万元,对他们村约3000亩耕地实施膜下滴灌工程。这意味着要结束“大水漫灌”的过去,一些旱作农田也将变成水地。用当时村民的心情来形容,这可是个天大的好事啊!省水费、省时间、省劳力还能增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悦也在慢慢消失。一些涉及土地较多的村民认为,因为工程质量差、工程设计与实际脱节,特别是工程所用设备大部分质量伪劣,有的从交工之日起就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管四处漏水等问题,使改造过的土地耕作起来反而比以前还困难。再加上工程施工中的不规范,如车辆碾压和人员活动等,使部分土地遭到破坏,失去了耕种条件。
村民们普遍反映,已经完工的工程,滴灌管道接头几乎都用一般铅丝捆扎;蓄水池被“缩水”,仅有3米多高,五六米直径,达不到原先设计的蓄水要求。去年初,因为着急种地,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镇政府返工又重新铺了4条新管道,到5月2日才铺完,4个自然村近2000亩耕地只勉强浇了300亩。更让村民不理解的是,地膜一直由镇政府指定购买,质量差(村民形容如纸一般,轻轻一捅就破),价格也比市场价高许多,达到55元一捆。而造成无法耕种的主要原因是出苗太差,相当一部分土地根本就出不了苗。记者了解到,该村农民每年种地资金主要来自高利贷,两年来仅此一项的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民们的承受能力。
进入马年,土地的问题解决不了,种地的高利贷将会更难偿还。春耕备耕成了村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村民还对记者说,我们种不了地,损失事小,国家投入那么多钱,不能也这样打水漂了吧?!
本报记者张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