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平不简单,在自然条件差、零散得像窝野鸡蛋的地里长出这么好的稻子,就连咱搞了一辈子农业的专家也不敢承包啊!”近日,在安徽省天长市水稻种植技术研讨会上,陈宏平的稼农家庭农场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市农委原副主任、农经专家姜金富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51岁的陈宏平,是天长市“十大种田能手”之一,他十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农业科技,虚心请教市里的农业专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农技培训,他善于在理论上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摸索运用。2007年获得农技推广五级技工证书,2008年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他是天长市首位拥有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
2011年6月,怀着检验自己农技功底和实现岗区亩均年产稻麦“吨子粮”的梦想,陈宏平来到位于江淮分水岭上的冶山镇高巷村流转土地。
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岗丘陵地区,水资源紧缺、田块小、高低落差大、土壤肥水水平低,要想在黄土岗上创高产,难度可想而知。陈宏平凭着扎实的农业基本功,连续三年实现粮食亩均单产三连增。
“只有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才能节本增效创高产。”陈宏平掰着手指讲起了自己的精细化种植“种田经”。
小创新降成本。陈宏平自己摸索出了丘陵岗区杂交水稻无遮盖育秧法,他的苗床比一般农户多翻耕3~4次,并施足基肥,使苗床疏松,用定制的10厘米左右的直耙齿条播机轻盖,这样保证覆盖稻种的土层在1.5寸左右,既避免旱育秧露籽,又防止机械盖得过深影响出苗。两年共节省塑料薄膜、稻草8000多元,节省人工29个。
灌溉用水恰到好处。岗区滴水贵如油,高巷村耕地要6级站提水,到田只有7分水,陈宏平一改大水漫灌的做法,采取秧苗移栽后干湿交替、寸水活棵法,既节约水资源和提水费用,又缩短了秧苗返青期,增强秧苗根系活力。而且他还善于捕捉高温时期水稻补水最佳时机,营造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的小气候。
施肥有侧重。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在市土肥站的帮助下,他摸清了土肥底数,有针对性地巧施肥,小麦侧重施磷肥,水稻施有机肥,水稻拔节的后期重点补施钾肥,提高了粮食品质和产量。
防病治虫不盲目。“喷1桶15公斤的药液仅人工费就要8元,还不包括农药钱,咱家300多亩田喷一遍农药,药费加工钱至少要上万元,病虫害防治要适期,不能胡来。”陈宏平的算盘打得可精了。2013年7月上旬,该市植保站发布“四二代稻枞卷叶螟预报”,他立刻下地观察,发现虫量较轻,决定不用药,事实证明,陈宏平判断准确,少打一遍药节约成本6000元,而且降低了农药污染次数。2013年8月初,“五三代稻枞卷叶螟”暴发,陈宏平及时观测,果断用药,由于超前防治,他家300多亩水稻一片青绿,而不少农户待到虫害蔓延才用药,造成了严重损失。
因地制宜引良种。2012年,陈宏平从媒体上得知全国糯稻多年库存量不足的信息,一口气种植了260多亩紫粳糯稻,稻谷刚登场还没来得及晾晒就被闻讯而至的粮商以每斤1.40元的高价抢购一空,亩均比杂交稻净增收100多元。
土地流转规模要适度。连续三年丰产丰收,许多人劝他扩大种植规模,精明的陈宏平没有被丰产丰收冲昏头脑,他认为岗区地块小,高低落差大,缺乏完备的排溉系统,大型农机具不便作业,如流转面积过大,遇突发恶劣天气很难及时收得上、种得下。“2011年,咱与另外2个种粮大户合伙承包了3000余亩耕地的利润和现在自己单独承包300多亩地的利润差不多,而风险远大于现在的300多亩地,所以中央一号文件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是非常科学的决断。”陈宏平向笔者算着经营账。
3年来,陈宏平还义务为高巷村200多个农户及邻近的6个家庭农场传经送宝,许多农户到他的农场学艺取经,他总是热情帮助,毫无保留。凡得到陈宏平帮助指导的大户和村民无一亏损。“宏平对咱村帮助可大了,村民年年创高产、夺丰收,多亏有这样的‘土专家'啊!”高巷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朝一个劲地夸奖陈宏平。为感谢并留住陈宏平,村里专门无偿地给他提供办公场所,还主动为他提供免除流转土地风险押金担保。去年稻谷刚进仓,又有好几个村民组长找到村里,要求把土地流转给陈宏平。 范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