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印
——记舞钢市尹集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国印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刘海军文/图
“中耕可以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无效消耗,增加土壤通气、透水、保墒能力,还可以提高地温,从而改善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2月20日,革命老区舞钢市尹集镇苇子园村南的麦田里,一位农民模样的人员一边讲解着麦田管护知识,一边把一张张印有麦田管护知识的宣传单散发给群众。他就是该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农艺师李国印。
身为河南省农学会会员、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员的李国印,从1998年至今一直默默无闻坚守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带领全站农业科技人员为加快该镇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勤勉地耕耘着,一干就是15年。其间,他曾有多次“跳出农口”的机会,可因热爱而坚守。
勤学多思出成果,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
李国印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他根据尹集镇土壤特点,主持研制的“裕丰”牌配方肥被该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并形成了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营养套餐”,7年间,累计推广2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6万公斤,节约肥料施用量120万公斤。
身经实战经验丰,15年来,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冬,李国印坚持走村串户,了解农情,普及农技,他的足迹踏遍了尹集镇的每一个村庄,并辐射带动舞钢、西平、遂平三县(市)的15个乡镇656个村。
有口皆碑成楷模,李国印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和认真负责赢得了农民朋友的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2年该市农业局号
召全系统向李国印学习。2004年~2013年多次被平顶山市、河南省科协评为“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先后获得省市科普成果奖2项、科技服务奖5项、科技进步奖3项。
李国印与其他科技人员一起,通过不断试验、探索,总结出的“山地红薯高产稳产新技术”,解决了山区红薯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实现了高产稳产,2012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一等奖。他带领尹集镇农民不断更新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品种,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增强了当地广大农民种田的水平,为尹集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他从事农技推广这么多年,什么事使他最高兴时,他脱口而出:“看到金灿灿的粮食,我心里最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