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引发社会关注
编者按:留守儿童,多少年来,他们只能从父母偶尔打来的电话中,或寄来的汇款单中,感知父母的存在;过年时才盼来与父母短暂团聚,过后又回到深深的思念中。父母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春节长假已结束,不少农村孩子还没来得及跟爸爸亲热够,却又要眼巴巴望着他们返城务工,想起未来长期分居两地的生活,心里不免一下子失落起来,急切地想知道:“爸爸,您去哪啊……”听来让人心碎。据统计,目前我省农村外出打工的年总人数已达到近500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5%左右,75%的家庭有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达71万人之多。
留守两端
外出赚钱的父母和缺少关爱的子女
张英强不会忘记,外出打工第一次回到家抱起儿子张乐时,儿子居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让父子陌生的,是从兰州市皋兰县西岔镇到广州虎门将近2400公里的距离。在这里,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隔阂!
2008年。小张乐才刚满周岁,但张英强为了生计却与朋友一起南下广州,一走就是两年。“两年后的春节回家,儿子根本不认识我。”回忆当年,35岁的大男人满脸的愧疚。相比起哥哥张乐,4岁的张雪更是对爸爸妈妈的感情显得陌生很多,她出生在广州,2010年出生不到半岁,就被妈妈送回了皋兰老家。“爸爸妈妈的家不在这里。”童声幼稚,但幼稚的背后道出些许无奈!
张英强只是我省弃子离乡外出打工千军万马中的一员。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农村每年外出打工人数已接近5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5%左右。“还是想回来,可是家门口的工作确实不好找。”张英强坦言,在广州的服装厂从事标签缝制工作,每个月工资不到4000元,“在兰州这边,我只能找到一份1000多元工资的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已再次外出就业。其中对通渭县8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就显示,近60%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而陇西县有74.1%的返乡农民工已外出打工;通渭县51.9%的外出农民工靠亲友或中介组织介绍外出打工;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食品加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泾川县外出农民工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占47.6%,餐饮业占42.9%,服务业占9.5%;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
赚钱、工作,是外出打工者的初衷。与此对应的,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普遍面临着“爸爸妈妈在哪儿”的问题。爸爸妈妈去打工了,除了留守儿童的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以及乡镇“空壳化”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安居乐业
建美丽乡村让外出务工者回家解后顾之忧
“统筹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还要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让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和市民化的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省政协委员刘琦说。
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举家迁移到就业地生活,让吸纳农民工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显得更加迫切。省政协委员杜擂升则建议,大力发展我省各市、县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一来,农民务工就不用长途跋涉,远离家乡,自然有时间照看自己的子女,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今年2月13日,淘宝网推出的2013人口迁移数据。根据数据显示,我省由2012年的人口净流出转变成2013年的人口净流入,这标志着,原本在外务工的甘肃人,开始逐渐回家工作了,而近邻青海人则更愿意到甘肃来工作。
回家工作,这是张英强和孙静的期待,也是所有外出务工者的期待。(丁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