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昊
记者前不久到山西平定县采访,县农机服务站站长介绍说,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山西可谓是颇有名气——全县第一个也是目前该县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被省农机局评为阳泉市唯一一家“亮点”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短短5年间,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成了阳泉市农机合作社中的明星,平定县按照这种模式组建了2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要改变农业的传统耕作模式,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农业更高效、生产更快捷、农民收入更丰厚,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必然之路。”山西省农机局左义和局长说。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这造成很多农村无人也无力种地的问题。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的加快、社会化服务新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也促使山西省近几年来大力推进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将以前分散的拥有农机的农户组团变成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由此实现“小农机”向“大农机”发展,即构建全程式服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平定县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出现之前,传统的一家一户小生产经营模式是有条件的家庭为减轻作业负担购置一两件农机具,没条件的依然是“人推畜拉去种地”,没有劳动力的只能撂荒,有农机具的农户也只能有限度地帮帮左邻右舍,这种分散的“小农机”作业根本不适应也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平定县农机部门为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决定将分散的农机手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会化服务方式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俺那会儿一直租用县农机服务站的农机干活赚钱,一听说县农机中心要组织一些农机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俺一口就应了下来。”2008年1月,刘军文注册资金15万元成立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平定县首个农机合作社,并租赁了县农机服务站的部分机具开始作业。“这样经营最大的好处就是投入小,见效快。”刘军文理事长说,“合作社不用花钱买机具,只需承担部分管理费用。县农机服务站还会定期对农机具进行保养维修,彻底解决了俺们的后顾之忧。”
走进位于张庄镇西城村的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蓝墙红瓦围成的大院内办公室、车库、维修车间、配件室、培训教室等一应俱全。忙碌了一年的各种农机具,经过检修保养后停放在车库里正在安静地“休息”。起初,利民合作社只有5户社员,作业范围小,业务量少,大伙儿收入也不多。为了帮助更多农户了解机械化作业的好处,县农机服务站依托利民农机合作社,在村里建起10余亩的机械化作业示范田,用各类农机进行示范作业,同时积极为当地农户提供农业机械化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等。
看着一头“铁牛”轻轻松松一天就可以完成几个壮劳力数日的田间劳动量,农活也干得漂亮,村民们赞不绝口,纷纷到合作社签合同将自家的田地让合作社耕作。不少农民看到社员开“铁牛”一年就忙两季,除了干活挣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主动申请入社,当上了农机手。
如今,利民农机合作社建起了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大院,社员增至50户,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5台、各种配套农机具90余台件,并配有2名专职维修工,作业范围扩大到张庄镇、巨城镇、柏井镇、石门口乡、东回镇等乡镇的30多个村,业务涉及耕、耙、播、收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平均每年完成农田作业面积3万余亩,年营业收入100多万元,单机年均纯收入2.8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万元。“这些农机成了给咱合作社下出金蛋蛋的‘致富机'!”刘军文风趣地说。
说起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计划,刘军文说:“合作社要想发展得好,就要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下一步,按照农业部要求的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机具管理、统一油料管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通过流转实现对土地的承包经营,从单一的订单作业和零散的小地块作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让利民合作社的服务跨县出省。”
省农机局局长左义和介绍说,2013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见》的文件,其主要内容一是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二是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完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四是培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可以说,在这4个方面山西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到2013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88个,合作社成员达到20162人,拥有农机具56000台,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全年作业面积3482万亩,实现收入10.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