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杨凌拔地而起,一排排矮化红枣树如同一条条绿色的帷幔在陕北的沙漠里驰聘,一个个黄灿灿的阳丰柿子犹如巨龙横跨山西等16省山区展示“威风”……从杨凌到陕西10市、山西、宁夏,甚至国外,杨凌的农业科技正逐步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产业发展、科技推广、示范带动,杨凌在完成国家赋予的科技示范推广重任中惠及了全国众多地区和农民。在“政府+高校+基层骨干农技力量推广”、“产业链推广”、“科技培训推广”、“媒体推广”和“展会推广”五种模式的相融相通中,杨凌科技辐射推广面积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区),累计建成100多个示范推广基地。配合五大模式,加上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的成立和运转,“杨凌效应”遍地开花。
政府高校“联姻” 创造现代农业技术平台
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合力,积极推进科教体制改革,在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中积极尝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沙漠里还能种枣树?这是榆林人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却成为现实。200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者来到榆林双城镇,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始对沙地红枣实验研究。四年后,经过栽培实验的500亩沙地枣树成活率达93%,并全面开花结果。现将继续建立沙地节水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并将种植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培训农民学习沙地红枣种植技术,沙地红枣也将成为当地的新产业。由眉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的眉县猕猴桃试验示范站,自建站以来,抓住猕猴桃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示范推广了品种改良、优质壮苗、充分授粉等系列新技术,先后选育示范推广了海沃德等多个优良品种,使眉县猕猴桃由建站前的8.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28万亩,产值由3.1亿元增加到了21亿元。
像这种政府高校进行“联姻”,共同打造现代农业技术平台,实现教学、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推广团队使科技便捷地进村入户,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的例子有很多。记者从示范区科教发展局了解到,2013年,杨凌在省内外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1个,涉及小麦、红枣、设施农业等,还有永久性农业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多名科教专家常年在生产一线开展服务,为当地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带动农业发展。2013年示范推广总面积4709万亩,总效益达133亿元。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铸造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平台
“我就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我靠农业起家的!”冬日,寒风凛冽,在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张晓安的核桃苗圃里,他感慨地对记者说。张晓安是农民,喜欢与农业打交道,靠农业养家。他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搞种植,跟着专家学技术,大胆引进新品种,并向周边的农民进行示范推广,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时还去地里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从一个农民到职业农民,再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张晓安早已改变昔日农民只会种地的传统形象,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角。
在现代农业技术平台上,为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民致富,杨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培训农民、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累计20多万人次。探索建立了全国独有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审标准体系,2013年举办农民技术职称考试20场次,778名农民获得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科技二传手、企业带头人。这些职业农民充实了现代农业人力资源,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为带动企业发展,杨凌还专门举办科技特派员培训班,2013年培训认定科技特派员154人,累计培训人数达到957人次,发展法人科技特派员6个,创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条,招引技术创业团队,成为示范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生力军。示范区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产业扩张与技术扩散同步推进,全区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28家,先后在埃及、斐济和国内的5个省区建成科技示范推广基地52个,涉农企业成为示范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力量。
五大中心成立运转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平台
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步伐,培养出更多职业农民助力科技推广,从生产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安全,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五大中心的成立和运转,为做好现代农业推广提供服务平台。
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打好“杨凌农科”培训品牌。从2004年起,示范区按照“整合培训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培训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立足杨凌,面向全国培养了一批在基层巩固科技推广成果的农技人员,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等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撑,形成了“杨凌农科”培训品牌。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农民培训及职称评定工作走到十几个省区,培训人数超过10万人次,培训学员大部分成为区域内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技人员,带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路。
示范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提供认证检测服务,打好杨凌农业“质量”牌。这两个中心的成立,均以杨凌质量技术检测检验所为主体,统一展开示范区农产品的检测检验和技术服务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外包装上张贴有二维码和LOGO(商标)图案的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实现杨凌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性、真实性,确保进入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开通了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成立了相应的公司,出台了《溯源标识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杨凌农业品牌的知名度。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两个中心)提供交易转化服务,打好“合作”牌。这两个中心是经科技部、农业部分别批准成立的农业技术转移、植物品种权交易综合性服务机构,依托示范区农业科教资源优势,以“技术+资本+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以“植物品种权为核心的农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从2013年7月挂牌以来,两个中心先后有小麦品种西农556等通过中心协议转让,成交金额达103万元;在第20届农高会上,促成陕西农村开发中心等18个单位分别签订玉米、猕猴桃品种权转让,大宗种子推广交易、科技合作、科技项目开发协议,签约金额4813万元。
科技盛会牵手传媒技术 拓宽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平台
在国家的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每年11月在杨凌举办的农高会,成为农业科技展示、交易、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第20届农高会参会人数达160万人次,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913.36亿元。农高会被誉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为了让农业科技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惠及更多群众,媒体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推广平台。每年农高会期间,都有许多记者云集杨凌,对展会盛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农高会的影响力;杨凌还利用先进技术,建成实时联结北方多个省区的远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开展“进县入村”科技培训工程,实现了“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报》和农林卫视两个覆盖广、影响大的农业科技传播宣传平台为农民传经送宝;同时,中国农林卫视网和中国农科新闻网的上线运行,也成功搭建了一个农资商品交易、推广的互动平台,让杨凌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逐步走向了全国。
据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杨凌依照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布局建设了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八个园区,先后引进了今日花卉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园区,集聚展示新品种、新技术7000多个,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示范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杨凌将继续坚持“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总体格局,以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多种主体广泛参与,多模式共同推广,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促进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杨凌时讯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