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南村蔬菜基地,42岁的种菜大户张相民一边忙农活,一边对记者说,“前一段时间,我种的国外新品萝卜,由于产量高,销售出现了问题,40多万斤萝卜差一点烂在田里。幸亏村干部帮忙通过‘锡山发布'‘无锡发布'等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许多爱心人士帮助下,不到一个月,我家地里的萝卜销售一空,不然,这个年我们全家都过不踏实。”
在与张相民交谈中,记者得知,张相民并不是羊尖镇南村人。他是一年前从老家宿迁来到南村的,总共承包了村里200多亩蔬菜地,先后投资搭建了50多个蔬菜大棚。张相民听说,无锡当地有“立冬萝卜赛参汤”的食疗习惯。于是,去年还没入秋,他就是四处打听,什么样的萝卜品种水分多、无开裂、口感好、市场好卖?
最后,张相民选定了从韩国引进的新品——白玉春萝卜。“这个品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最大的可以长到10斤左右,既能作为蔬菜炒食,又能腌渍或馅食,总想销售应该没啥问题的。因此,尽管白玉春种子价格要比一般过去种植的传统老品种高出几倍。我还是咬咬牙,买回了‘天价'种子,一下子就种植了40亩。”张相民说。
然而,进入11月底,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一只只大萝卜却还是“困”在田里,鲜有人问津。“要是入冬前,这些萝卜卖不出去,冻坏在田里,所有投资都将‘血本无归',还将影响到下一季蔬菜大棚的搭建。”张相民焦急万分对前来去走访的村干部说。
柳恺是羊尖镇南村的一位大学生村官。当天,他和其他几位大学生村官一商量,决定通过微博把南村菜农出现“卖萝卜难”的信息发布出去,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帮帮菜农。在第一时间,锡山区政府官方微博“锡山发布”第一时间转发了这条微博。紧接着,无锡市政府官方微博“无锡发布”加以转载,无锡地区的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很快,无锡市朝阳集团、“家乐福”大超市、附近城市的副食品加工企业等派员来到羊尖镇南村,与张相民直接进行产销对接;区委宣传部、羊尖镇、南村村委会联合媒体开展“‘拔萝卜'送爱心”活动,吸引了无锡市民带着亲朋好友前去体会“拔萝卜”的乡村乐趣。不到一个月,张相民承包田里的萝卜全销出去,仅萝卜销售收入超10万元。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菜农看到,种菜不光要讲科学,重视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同样要重市场,种植什么品种、种植多大面积,这些都要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对应,决不能盲目种植。”张相民深有感触地说。
临走前,张相民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在抓紧加固蔬菜大棚和翻地,等春节过后,就选择一些高产高效早熟的以及适合四季种植的品种播下去。但今年起,将会采取小规模、多品种,一个品种不再随便大面积种植,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
■记者手记
根治“菜贱伤农”还需政府多打援手
近年来,可以说,类似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南村“卖萝卜难”、山东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大白菜卖菜难”、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大量卷心菜价低难卖陷入窘境等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在一次次通过政府政务微博呼吁,媒体参与发动,而引发出一场场“萝卜保卫战”“全城花菜大团购”等波及全市,乃至全国的“爱心”行动的背后,到底暴露出哪些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呢?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的种养殖业户,缺乏应有的保障。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种什么,养什么,都是凭经验、看市场;投入了,产量高、销路好,就赚钱。”“现在,市场缺时,一些城里经销商蜂拥而来;市场饱和时,无人问津。最终,‘伤'的是我们这些种菜养鱼人。”
更有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出手驰援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远之策。要打破“菜贱伤农”的怪圈,帮助农民走出“卖菜难”、“卖鱼难”的困境,除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各界的爱心,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从种养殖到进入市场,如何来建立一套健全、可行的制度作保障,真正解决农民“卖菜难”“菜贱伤农”等现实问题。
记者在无锡市农业部门采访,有关领导这样认为,在加快引导农业产业转型,以及加速推进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同时,准确及时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与需求量,加快建立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扩大农业品种保险领域、建立农业生产与市场预警制度等,是有效解决种养殖产业“畸形”发展,避免丰产不丰收“伤农”问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