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加剧,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度过市场难关,化肥企业和化肥行业在艰难探索、寻找出路。
产能过剩严重
国内化肥需求量在持续增长数十年后,很难再有明显增长。化肥价格已呈单边下跌的走势
“去年3月份以来,化肥行业下行压力逐月加大,主要化肥品种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去年1月至11月,山东共生产合成氨756.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产16.47万吨,增长2.23%,为多年来最低增速。”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说。他认为,根子在于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严重。
据介绍,2013年,我国合成氨总产能达7408万吨,尿素总产能达7948万吨,磷肥总产能达2360万吨,均产能过剩。今年,尿素产能将进一步增加,预计超过8500万吨。“2013年,19个新建的尿素项目投产。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产能过剩将达到2000万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说。
“国内化肥需求量在持续增长数十年后,很难再有明显增长。现在化肥价格已不是震荡运行,而是单边下跌的走势。”杨春升说。以尿素为例,1月19日,每吨主流出厂报价,山东为1620元,河北为1600元,河南为1630元。而目前尿素生产企业每吨生产成本约1600元。
产能过剩另一表现是化肥出口增量难增值。去年1月至11月,我国化肥出口1721万吨,同比增长13.8%,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7%,平均单价同比下跌21%。“前几年,已经产能严重过剩的氮肥和磷肥行业,之所以没有感到‘切肤之痛',是由于出口缓解了国内销售压力。新建化肥产能陆续释放,国内需求难再增长,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化肥市场持续十多年的慢牛走势已经结束,行业全面进入调整期。”杨春升说。
降税难解困局
在国际化肥总量过剩情况下,我国化肥行业若寄希望于通过出口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困局,恐不现实
前不久,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出口关税暂定税率:磷肥执行15%税率并每吨加收50元;复合肥新税率为30%;尿素淡季(7、8、9、10月),每吨征收40元,旺季(1、2、3、4、5、6、11、12月)执行15%税率并每吨加收40元。在2013年,尿素出口旺季综合税率高达77%,磷肥为80%,复合肥为80%。关税下调力度确实很大。关税大幅下调后,国内化肥产能过剩困局能否得到有效破解?回答是:不容易。
其一,国际三大肥料均存在产能过剩。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化肥年产量约2.36亿吨,而消耗量才2.32亿吨。在国际化肥总量过剩情况下,我国化肥行业若寄希望于通过出口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困局,恐不现实。
其二,国内富余产量过大。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间,全球大约有140个化肥项目投产,其中有50%在中国。去年国内尿素产能富余约1200万至1400万吨,磷肥富余约400万吨,这么大的量,消化不易。
其三,出口难有成本优势。我国化肥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独联体等地区。印度由于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今年将减少尿素进口。中东、独联体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化肥成本低廉。我国化肥生产成本较高,以尿素为例,每吨生产成本在1503元至1830元之间,比中东、中亚、俄罗斯要高150元左右。
“能否依靠国际市场化解国内过剩产能,关键取决于国际市场需求及我们的成本竞争力。”杨春升说。
转型方可治根
化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破解产能过剩难题可通过三种渠道:一是严控新建产能,利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淘汰落后,提高准入门槛;二是通过创新拓展下游产品链,消化剩余产能;三是完善出口政策,做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衔接和平衡,缓解国内供求压力。
面对化肥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显得尤为重要。“5年来,山东省累计淘汰合成氨产能191万吨、尿素产能169万吨、碳铵产能228万吨。经过几年调整重组,全省氮肥企业设备水平显著改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杨春升说。
化解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应发挥更大作用,化肥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发新型化肥,是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新型肥料包括复合型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植物促生菌剂;秸秆、垃圾腐熟剂;特殊功能微生物制剂等。新型肥料市场前景好,受到农民的欢迎,而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发展新型肥料,正在成为一些化肥企业的选择。
在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时,国内生产新型肥料的龙头企业山东金正大公司,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新型肥料的发展潜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