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番薯片是一种常见的手工自制零食,它以番薯为原料,通过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口感松脆,成本也不高。
然而,就是这么一种简单的土特产,让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农家乐转型升级成为一家集番薯种植、加工、研究、生产技术交流于一体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并成为诸暨市农业龙头企业。
参展农博会意外看到市场
2007年以前,还是一家农家乐老板的冯永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凭借农庄里的那几块番薯片起家,成立生物科技公司,从农家乐老板变身为总经理。那年年底,冯永才带着绿康农庄的几名员工,带着土特产番薯片赴杭州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在油炸薯片盛行的杭城,人们对他的手工番薯片甚是喜爱,一天的销售额居然达到了2万多元,这令“同行”的土特产黯然失色。“我后来想了想,一个原因可能是中老年朋友觉得这些手工的非油炸食品更健康,还有就是城里人比较怀念这种小时候的味道。”冯永才说,当时参展的初衷是想扩大农庄的名气,却意外地让他看到了手工番薯片的市场前景。
回到诸暨后,冯永才请了周边村子里会做手工番薯片的农妇,开始在农庄扩大生产,绿康番薯片正式起航。
手工番薯片的机械化道路
2008年,冯永才成立了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专心做番薯片。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单靠纯手工生产,番薯片的产量有些跟不上了。“手工制作较难控制生产中的环境卫生情况,产品质量也较难保证。”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冯永才觉得,机械化生产番薯片已迫在眉睫。
但是,冯永才找遍了食品机械市场,询问了各大科研院所,也没找到能把新鲜的番薯直接加工成番薯片的机器。冯永才于是决定自主研发一台机器。冯永才和他的科研小组历经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克服了技术和资金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开发出了番薯片全自动一体烤焙机。尽管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报废了一堆堆机械材料,在成功的那一刻,他们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前一个工人每天大概能制作番薯片10到15公斤,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加工300公斤,一个工人可以管理4台机器。”
现在,经常会有业内人士联系冯永才,想要看一看“绿康”自主研发的烤焙机,但他都婉言谢绝了。“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我们也还在不断改进中,等到技术完全成熟的时候,我会考虑推广这台机器。”
深加工和多渠道经营齐飞
自主研发机器成功后,番薯片的产量不再是问题,“绿康”围绕番薯丰富产品种类,在传统手工薯片系列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烤薯片系列和膨化系列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接下来,全新的“黄金1+1”系列也将闪亮登场,作为功能性营养食品,薯片中还会加入香榧、银杏、核桃、红枣等食材,且此款产品以木糖醇代替白砂糖,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与此同时,“绿康”在批发销售的基础上,开始进驻便利店、商场超市。2013年,“绿康”薯片产品成功进入诸暨一百、华润万家、广州山外山商贸、一方水土、上海快客等便利超市,全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2013年,我们在本土与一百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公司直接将‘张君宝'系列薯片配送到全市一百超市的各个门店;在上海,我们和快客便利店达成合作,所有产品进驻快客1400多家门店。”
冯永才说,通过多渠道经营,“绿康”不仅提高了销售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响了品牌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通过订单番薯,创造了诸暨市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新途径,“我们对番薯产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为我市的番薯产业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诸基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