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近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礼堂内举行的临夏州农村工作会议暨农民增收致富能手表彰大会上,作为受奖的致富能手来参会的农民马玉科感慨万分。他说,这些年,他自己慢慢富了起来,一直想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抱团发展,一起发家致富。很快,他的梦想就要实现:在村里成立一个花卉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
然而,在14年前,在临夏州临夏市南龙镇马家庄村,农民马玉科“似乎还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2000年以前,马玉科一直在从事西红柿、金皮西葫芦和生菜等蔬菜种植,但收入始终不稳定。头脑灵活的他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发展,花卉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于是,他想转而种植和经营花卉。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刚一开始进入花卉行业,马玉科就碰上了头疼的事情:手里资金不足,缺乏花卉种植和经营的经验。“不会就学!”马玉科说,他多方打听跟其他懂行的能人学习,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同时,他开始尝试从南方贩运花卉,但因贩运的一次性投入过大、运输困难等因素,经营形不成规模,效益很低。为此,他专门跑到花卉市场去调研,发现当地农民种植花卉主要以庭院种植为主,品种繁杂,标准不齐,都是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而一些花卉贩运大户,则常年从外地进行调运,市场销售价格普遍较高,“一盆‘一品红',在广州的进价为15元,加上运费10元,等到了临夏最少要卖30元。另外,经过一路颠簸,花卉损耗大,质量也变差了,效益自然不高,如果能在当地生产,情况肯定会不错。”于是,他果断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精心钻研花卉种植技术,2002年,他试种的2000盆“一品红”,上市后被一抢而空,当年就纯收入2万元。
“第一步迈出来了,以后的路越走越宽。”马玉科说,这些年,他一方面总结经验,进行花卉的标准化生产,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又紧盯市场,瞅准时机,扩大规模,截至目前,他已经拥有10栋花卉种植温室,占地达30亩,年生产各种中高档花卉6万盆,时令草花10万盆,年销售额达60万元,产品销往甘南、拉萨、青海及临夏周边部分地区。
富起来的马玉科,没有忘了身边的乡亲们。马玉科凭着自身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资源,积极寻找订单,帮助周围的乡亲们发展花卉种植,在他的带动下,附近许多失地农民、失业人员也走上了这条致富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