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三农 > 致富殿堂 >

蔡福涛:“养鸡大王”变中求进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1日 10:58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今年上半年,随着速成鸡的曝光和禽流感的不断报道,蔡福涛的养殖事业受到重创。尽管他养殖的鸡有着追溯系统,他相信自己的鸡肉产品质量过硬,但是在禽流感的阴影下,养殖市场一片萧条,鸡蛋降价、鸡苗无人养、鸡肉不消费、大量压库。

  为此,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些和大蔡牧业合作的养殖农户纷纷找到蔡福涛,要求收购。尽管市场价已经降到每斤2.6元,蔡福涛还是按照最初定合同时每斤5.2元的价格收购,并大量宰杀。他损失惨重。

  加上资金周转不过来,蔡福涛一度发愁得睡不着觉。直到近日央视的一篇报道,称鸡肉可放心食用,49岁的蔡福涛,在他的办公室内感叹:“鸡”会终于来了。

  人物名片:蔡福涛

  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劳模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德州市人大代表平原县政协常委平原县工商联副主席山东大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变中求胜

  今天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做生意的思路、办企业的理念如果不能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针对内部管理的实际进行调整,那么必然在经营中碰壁,甚至遭遇滑铁卢之败。

  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有梦想就会了不起,改变被动应战,选择主动变革。

  蔡福涛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当年和蔡福涛一起办养鸡场的,平原县一共有5家,在市场潮流中,其余四家由于种种原因慢慢退出了养鸡市场,只有他一家发展至今。蔡福涛认为,正是因为他的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有一个不断创新执着拼搏的信念,才能发展到现在。他举例说,企业应该在有资金实力,经营管理过硬的前提下,学会多条腿走路,比如蔡福涛建立养殖产业链,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再比如,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他创新实行了可追溯体系,并承诺假一罚万……

  “做养殖加工企业,两头连着百姓,所以我们要用良心负责任的做好我们的企业。” —蔡福涛语录

  半夜捅烟囱 挽救第一批种蛋

  时间回到30年前。

  1981年,蔡福涛跟随父亲,从西北地区回到老家德州平原县坊子乡大蔡村,结束了其在西北的生活。父亲曾担任西北一家农场养鸡场的负责人,在养鸡方面比较有经验,回到德州后便开始尝试养鸡。

  第一次尝试差点失败。1982年春天,蔡福涛正在平原一中读高中,那时家中使用笨方法孵化小鸡:室内有一面空心的墙,通过烧炉子把墙烧热,使房间内的温度达到36摄氏度,把种蛋放在摊床上,以保证种蛋的顺利孵化。同时还需要不断的翻弄鸡蛋,避免在孵化过程中与蛋壳产生黏连。

  一天,父亲要到济南购买种苗,蔡福涛奉命请假回家值班。

  可是就是那个晚上,蔡家借钱购进的第一批种蛋,差点全军覆没。烟道被堵,炉子无法烧热“火墙”,室内的温度渐渐降低,鸡蛋凉了下来。蔡福涛急了,凌晨3点,他敲开了邻居家的门,借来梯子上了房顶,经过一番捣鼓,才顺利地将烟囱捅开,炉火重新旺了起来,这批种蛋也顺利孵化。

  蔡家将孵化出的小鸡,卖给了乡亲们,赚了些钱,并将借款还上。

  “这是我们家实验的第一批种蛋,也就是这一次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家继续从事这一行的决心。”蔡福涛说,这是他创业故事的源头,但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艰辛。

  起早贪黑 两年成了万元户

  1982年,蔡福涛高考落榜后,回到家中和父亲一起创办了平原县的第一个养鸡场。

  那时,刚刚改革开放,蔡福涛所在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蔡福涛发现市场上还没有养鸡的,鸡蛋鸡肉却有着庞 大的市场需求,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巨大的商机,他决定办一家养鸡场。

  1982年3月15日,蔡福涛揣着从信用社贷来的1000元钱 ,到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购买了500只鸡,开始了养殖生涯。

  起步阶段异常艰难。为了省钱,到济南买种蛋,来回180公里,蔡福涛总是骑自行车。为了当天能回来 ,他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沿着101公路,到济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1点左右,下午将种蛋装上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踏上返程,回到家的时候往往到了半夜12点。

  为了培养出更好的禽苗,蔡福涛和表哥决定到北京购买种蛋。那时,蔡福涛租来单排座的货车,两个司机和表哥在驾驶室里坐,而他自己只能坐在货车车厢内,因为担心被罚款,车厢被油布罩着,将近10个小时的路程,蔡福涛曾一度透不过气来。

  蔡福涛还有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顾虑,怕背上投机倒把的名声。也有些人,等着看蔡家父子的热闹:“家有万贯,有毛的不算。哪有靠养鸡致富的?”

  蔡福涛不管这些,他一心琢磨如何养好他的鸡。在地上散养,喂小麦和玉米,没有饲料,没法补充动物蛋白。严寒的冬天凌晨三四点钟,他和父亲二人,到外贸冷库,从下水道内捞起动物肠子,然后回家放到锅内煮熟,再拌到鸡食里。

  就这样,在父子俩的勤劳打理下,养鸡场渐渐有了效益。两年后蔡家就成了万元户,并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

热词:

  • 蔡福涛
  • 科学发展观
  • 绿色养殖
  • 农户
  • 鸡苗
  •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