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湖南
严加把控生产源头
本报记者张振中
“吴总,您看这茶叶得了什么病?是不是打农药打得不好?”
“这不是病,而是一种小绿叶蝉,如果不及时防治,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9月1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茶产业园,湖南省茶业集团(简称湘茶集团)贵州生产基地的郭小春拿着两片快枯萎的茶叶,向该集团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吴浩人求诊。
在欧盟8月再次提高对中国出口茶叶农残标准的背景下,这样的对话反映出茶业大企对茶叶质量的细节把控,彰现出茶叶出口大省湖南对出口任何一个指标变化的极其关注。
我国2013年的茶叶产量近200万吨,茶叶出口32.5万吨,出口量只占中国茶叶的15%;即使在近几年稳座全国出口一、二把交椅的湖南省,2013年的出口只有4.5万吨,占总量的27%左右。虽然每年影响出口的因素不一,但农残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出口特别是出口欧盟国家的一个主要原因。
“狼来了!”在湖南进出口茶叶圈,不少业界人士直呼这次欧盟设立门槛太高太狠了。“狼来了是可怕,但关键是你是否做好了狼来了的准备,是毫无预知还是有所准备?是赤手空拳还是武装上阵?”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强说,欧盟不断提高茶叶农残标准,面对这只不断“跳高的狼”,增强实力、提升质量才是征服“狼”的王道。
在吴浩人等湘茶业界人士看来,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建设、生产源头每个环节严加把控,不断提升质量和品牌,湖南乃至中国茶叶出口才会“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作为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居全国第一、出口有机茶数量居全国第一的湘茶集团深谙此道,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一切从源头抓起,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上多费心思、多花成本。目前,湘茶集团有85个基地,55.5万亩茶园,而在所有的基地组织形式当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占到了7成。通过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以后的专业合作社将会更多、更专,在茶叶的生产种植管理环节上将会更负责。
这样的负责意识在农药的监控、使用、检测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湖南省桂东县玲珑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湘茶集团挂牌的出口基地,在农药质量的监控上,合作社拥有自己的植保技术和基地植保员,每到施肥用药期间,由合作社骨干与茶叶种植示范户组成督查队,到田间地头仔细巡查、监督、记录,形成可追溯体系,实现茶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查询、可监控;在农药的使用上更是细致入微,比如说,茶叶在洒药杀虫治病时要注意“点杀”和“普杀”,如局部虫害只须“点杀”,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既控制了病虫害扩散,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让茶园中害虫的“天敌”如蜘蛛等有益生物保护下来,维持了茶叶生长的动态生态平衡;在农药的检测上,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检测设备,对基地茶叶进行抽检,对出口茶叶进行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