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柚树就是一张百元票子。除去化肥农药和雇工成本,可净赚20万元,1株蜜柚增收100元,相比去年收入又增加了!”正忙着采收的许丙元兴奋地告诉记者。
虽然时间已是初冬,但闽南山区暖阳普照,柚农们正在采收今年最后一批柚子。在文峰镇三坪村果农许丙元的果园里 ,沉甸甸的蜜柚挂满枝头。许丙元家共有蜜柚树2千株,今年采收了18万斤柚子。
今年,“中国柚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全县蜜柚产量达到120万吨,销售额预计近50亿元。平和是首批国定贫困县,也是生态敏感区。30年来,这个县持续把发展蜜柚产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不仅使农民致富,同时让荒山披绿、生态得以保护。
平和县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县内山多地少。上世纪80年代,平和县开始推动发展琯溪蜜柚,促进规模种植。2013年平和县琯溪蜜柚种植达65万亩,柚子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国内市场份额和出口量等指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据了解,今年最普通的白肉蜜柚收购价平均在1.3元/斤,扣去成本,一斤的纯利大约0.8元。一株盛果期的柚树平均产蜜柚200斤左右,净收入就有100多元。
文峰镇党委书记赖耿生介绍,文峰镇人口1.4万,2/3的农户种植蜜柚,人均5亩蜜柚树,今年每亩的净收入有6千元。前浦村以往是文峰镇“后进村”,依靠蜜柚经济,后进成为先进,户均收入达30万元之多。
小溪镇联光村果农李和明告诉记者,“联光村现有420多农户,每户都种柚子,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这几年柚子的销路很好,每户年收入平均在8万多元。”
蜜柚采收旺季,平和县甚至出现“用工荒”,雇工一天的工钱要二、三百元,没有柚树的农民,一个月也可以挣上几千元的工钱。
县长黄劲武说,平和全县农民平均收入的70%都是靠柚子带来的。今年近50亿的销售额中,扣除成本,全县果农的纯收入超过30亿元。
蜜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将丰产的蜜柚销售出去,一直是平和县的头等大事。
早在1997年,平和县就拿出一百万元为平和琯溪蜜柚打广告。平和县注册的“平和琯溪蜜柚”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还申请了原产地保护,商标由全县蜜柚种植户共享。
黄劲武说:“在平和,书记、县长是蜜柚一号推销员。”就在10月底,黄劲武带着销售队伍到东北哈尔滨等,跑超市、进高校,想方设法拓展销路。在哈工大的食堂门口,平和县向每个大学生赠送一个柚子,搞免费品尝活动。去年,同样的活动走进了北大、清华等高校。
每年10月份的蜜柚采收旺季,平和县都要举办蜜柚节,为蜜柚销售造声势、打广告。期间,还进行“柚王”评选,引导柚农改善品种、提升品质。
拓展出口市场是平和蜜柚销售的另一重点。2003年琯溪蜜柚首次登陆欧盟,成为全国柑橘类水果走进欧盟高端市场的第一个品种。
平和东湖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平和蜜柚的出口大户,在宽敞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蜜柚。记者现场看到,整齐码放的蜜柚包装箱,分不同出口国家堆放,有俄罗斯、比利时等。公司董事长林启明说,出口欧盟一吨的价格是4千元人民币,公司一年的出口量在4万吨左右。
县委书记沈金水介绍,平和全县建立了83个出口基地,全县出口企业有83家,今年预计出口15万吨。为了长期占领对食品安全一向挑剔的欧盟市场,平和县与检验检疫部门配合,建立大基地全过程监管模式,极大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平和还开发出用来“看”的文化柚。通过相关技术处理,柚子表皮上会长出诸如“寿”、“生日快乐”、佛像等文字和图案。由于柚子存放时间长,而且香气宜人,文化柚很受欢迎。
蜜柚深加工是平和日渐兴起的一大产业。南海集团有限公司是平和蜜柚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摆放着用蜜柚开发的软糖、果酱、果脯、果酒、果茶等系列产品,引来厦门航空公司前来洽谈,拟用作飞机配餐食品。
在三坪村浦口,建有连片500亩盛果期琯溪蜜柚园“五新”技术示范基地,套在纸袋里的蜜柚正待采摘。当地农民戏称,“平和一大怪,蜜柚穿纸袋”。记者在该基地看到,节水滴灌、太阳能杀虫器、幼果套袋等技术都得到使用。
黄劲武介绍,平和县计划通过示范带动,改善蜜柚品种、使用生物新农药和新型肥料、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普及免修剪环割等“五新”技术,在未来二、三年使优果率达到90%,新品种调整达到50%,出口欧盟标准率达到80%。
仅品种改良一项,增收效果就十分明显。从传统的白肉蜜柚,改良到红肉、三红、黄肉等新品。红肉的蜜柚,所含的胡萝卜素和番茄素比白肉高出40余倍,口感也更好。今年白肉蜜柚的收购价一斤在1.3元,红肉购价达3元,黄肉则超过7元。
新品种、新机具、新化肥等“五新”技术,推动平和蜜柚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赖耿生说,过去运肥上山、运果下山,都靠人工肩挑,工钱贵还请不到人手,现在搞山地轨道运输车,用机器代替了人工,降低了成本。
福建省农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平和县立足自身特色、突出资源禀赋,三十年来持续发展蜜柚产业,追求绿色GDP,既有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