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三农 > 致富殿堂 >

科技创新让中国鲤鱼再跃“龙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1日 09:19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农民日报 | 手机看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三农首页 栏目 致富 农产品 微博 导航

三农资讯

国内 | 国际 | 农经 | 人物 | 农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创业 | 技术 | 资讯 | 榜样 | 点睛 | 宝典

农产品交易

供求 | 产品 | 市场 | 行情 | 报价 | 批发

    本报记者 吴佩

    在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逢年过节、婚嫁宴请,红烧或糖醋鲤鱼绝对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这不仅因为鲤鱼本身味道鲜美,更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鲤鱼有着美好的寓意和象征。

    作为著名的淡水鱼,鲤鱼在我国有着4000多年的养殖历史,它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觑。古代的《神农书》里就有一“排行榜”,称“鲤为鱼之主”。而我国传统成语中的“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等指的也都是鲤鱼。圣贤孔子还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寓意“望子成龙”。可以说,鲤鱼是一条“国民鱼”。

    鲤鱼被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诸多意义,那么,它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4000多年过去了,如今国人餐桌上能吃到的鲤鱼品种又有哪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鲤鱼育种水平如何?鲤鱼产业发展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鲤鱼育种的研究团队和专家,一起来认识鲤鱼。

    种质混杂资源破坏,鲤鱼育种迫在眉睫

    如今,走进北京的任何一家菜场,鲜鱼摊上的鲤鱼总是卖得特别好。不久前,记者随意走进了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太阳宫菜市场,家住惠新里的付泽全正拿着一条没有鳞片的鲤鱼询问摊贩。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松浦镜鲤。

    卖了20年鱼的张师傅告诉记者:“现在鲤鱼品种多了,各式各样都有,早几十年可没那么全。你看,他拿的这条松浦镜鲤来自东北,没有鳞片,口味也好,土腥味不重,很畅销。”

    正如张师傅所说,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鲤鱼品种并不多。国家“鲤优良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孙效文告诉记者:“当时的鲤鱼养殖在品种上存在着‘良种少、生长慢、种质混杂、池塘养殖成活率低、越冬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以我国著名的黄河鲤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老百姓发现,纯种的黄河鲤越来越少,越卖越贵。“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黄河水资源的破坏,也由于种质混杂,黄河鲤的产量和品质直线下降。”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冯建新从事了20多年的黄河鲤育种研究,他向记者解释,“种质混杂就是指黄河鲤的后代分离比较严重,出现了杂鳞、杂色、体型不够标准的情况,品种变异大。”

    “除了黄河鲤的品种变异,我国江苏、江西一带的荷包红鲤,存在着抗寒性弱的缺点;而镜鲤生长速度快但不耐低氧,越冬成活率也较低。同时,很多品种的鲤鱼只能在一个区域养殖,适应性不广,不利于产业发展。”据孙效文介绍,随着水环境的变化,鲤鱼的品种改良迫在眉睫,一方面,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保护本土的优质品种;另一方面,也必须通过品种改良来满足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

    “鲤鱼的蛋白质含量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多吃鲤鱼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延年益寿。”孙效文补充道,“除了提高广适性,我们的育种还要从外形、口感、生长速度、营养价值等方面对鲤鱼进行全方位的改良。”

    科技创新破解难题,6鲤鱼品种畅游全国

    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我国的专家就开始了鲤鱼育种的研究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育种专家们陆续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强的3大系列1个品系6个鲤鱼新品种。

    “这3大系列1个品系6个品种分别是德国镜鲤选育系、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豫选黄河鲤新品系,豫选黄河鲤、松浦镜鲤、松荷鲤和福瑞鲤。”孙效文说,“可别小看了这些鲤鱼品种,它们各有特点,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不仅延续了原有品种的优点,更是增加了许多优良特性。”

    “南方鲤在北方不能越冬”现在成了历史。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出的“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提高了鲤鱼耐肥水、耐低氧的能力以及抗寒力,由在北方不能越冬到成活率95%以上,生长速度比亲本快10%,是我国人工培育的第一个抗寒品种。

    而黄河流域的“豫选黄河鲤”,如今重新恢复了黄河鲤“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鲜美”的特征。据冯建新介绍,除了形态和肉质提升,“豫选黄河鲤”比未选育群体生长快12%,饲料转化率提高10%。目前该品种已经占据河南鲤鱼市场60%,而且零售最高每斤能卖到68元。冯建新兴奋地告诉记者,研究团队选育出的“豫选黄河鲤新品系”,它们的养殖综合效益比“豫选黄河鲤”还提高了29%。

    在多年的研究中,我国鲤鱼育种的技术水平不断突破,不仅创建了包括群体遗传结构、亲本遗传距离、基因/QTL溯源的分子种质鉴定技术体系,还创建了具有理论、技术、操作方案、选种软件等的鲤分子成套育种技术、填补我国分子育种研究的空白,更建立了分子遗传背景的良种群体保护技术。这些技术创新使我国的鲤鱼育种走在国际前列。

    “6大鲤鱼品种的选育成功,创建了中国鲤鱼现代种业的核心技术,是分子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完满结合,使鲤鱼这个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率先进入了现代种业阶段。”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感慨道。

    新品种助渔民致富,中国鲤产业迎来春天

    随着3大系列1个品系6个鲤品种的问世,近10年来我国鲤鱼养殖面积和产量平均年增长15.9%,成为了我国养殖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同时,新品种的推出还保证了我国的鲤鱼种苗不受国外品种的冲击,甚至出口国外。更为重要的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让养殖户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60岁的王志民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南泥河承包了200多亩鱼塘,建了13个养鱼池。记者见到他的时候,来自周边县市的养殖户正在他家的鱼塘旁等待购买鱼苗。

    “我养的可都是松浦镜鲤。你看,这鱼个大,长的也好看,关键是没有鳞片,是由我们中国水科院的专家给提供的,出肉快,省饲料,效益特别好。”王志明从鱼塘里捞出一条松浦镜鲤,展示给记者看。

    记者看到,王志民手中的松浦镜鲤果然没有鳞片,周身呈银色,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光洁。据了解,松浦镜鲤在市场上每斤能卖到5~5.5元,比一般的镜鲤贵0.5元,按照一亩1500尾,3万斤来计算,能多增收1.5万元。

    王志民说,最初开始养殖的时候,他也在饲料和管理上走过弯路,后来通过与中国水科院黑龙江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合作,专门养殖松浦镜鲤,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他的13个鱼塘年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已被列为黑龙江松浦镜鲤的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周边10户渔民一起致富。

    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统计,目前,6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在我国鲤鱼主产区的覆盖率已达80%以上,按品种推广测算,6个品种占了国内鲤鱼产量的65%,年产量约166万吨,总产值约166亿元,苗种和饲料业产值约135亿元,带动从业人员约50余万人。而由于松浦镜鲤、德国镜鲤选育系、豫选黄河鲤3个新品种的商品鱼平均价格高于普通鲤鱼,按年产量100万吨计算,至少能使渔民年增收约12亿元。而养殖户每年向市场提供的160多万吨“优质低价”动物蛋白,更是大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淡水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特色,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而鲤正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典型代表。”面对未来的鲤鱼产业,孙效文信心满满,“今后,我们还要通过运用新的技术选育出更多更好的鲤鱼品种,让这一条条鲤鱼,成为养殖户的致富鱼,老百姓的营养鱼。我们更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鲤鱼种业的体系建设,促进鲤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中国鲤鱼再跃‘龙门'。”

热词:

  • 鲤鱼
  • 抗寒品种
  • 科技创新
  • 三农
  • 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