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刘理政 张卡申
在河南省镇平县晁陂镇裴营村,有这样一名种粮大户,他叫裴生民。多年来,他勇于改革创新,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要效益,不断推广培育新品种,在高新农产品与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富民金桥。
筹资跑项目 新品种农村扎下根
2001年,裴生民承包了100亩撂荒的土地。种啥?咋种?咋卖?紧接着一系列问题立即摆在了他面前。经过一段时间实地考察总结,裴生民决定把红薯作为主攻产业。
2002年5月,裴生民从亲戚处筹借了几万元,经人介绍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拜访红薯专家朱俊光教授。朱教授向其推荐了新品种“秦薯4号”,该品种品形好、口感好、产量高、耐储藏。同时朱教授建议他参加在陕西杨凌举办的中国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博览会让裴生民大开眼界。回来后,裴生民当年便种下20亩红薯,亩产上万斤,收获的喜悦更加坚定了他走农业新品种推广的道路。此后,裴生民每年都参加“农高会”,并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林业科技大学,河南农科院专家建立了网络联系,建立起了销售网络。红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不但在本县的脱毒及新品种红薯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而且周边县市也迅速发展。
艰辛推广路 农民尝到丝丝甜蜜
2008年,市场上兴起紫薯热潮,紫薯营养价值高,价格不菲。在专家引荐下,裴生民在自己的地里种下了5亩紫薯,随后有种植大户大量采购紫薯秧。于是,裴生民又增种了5亩。结果发现紫薯要么只长秧不结果,要么紫薯大小差别很大,收获时发现100斤紫薯中才能挑选出10斤符合超市要求,这可难住了裴生民。当许多要种植紫薯的大户前来购秧苗时,裴生民告之实情,建议不适合本地种植。当年,裴生民仅此一项便损失5万余元。
为确保大家种上放心的红薯,裴生民每年都引进10多个新品种,进行实践再加以推广。推广之前,裴生民邀请红薯种植大户、收购大户和卖鲜薯大户来到红薯试验田,现场对比并过秤。经过努力,裴生民的脱毒及新品种红薯打响了品牌并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薯苗年年供不应求。
镇平县种植大户刘全海无不感慨地说:“种裴生民的红薯安全放心。”如今,他家种植的数百亩红薯全部都是裴生民的薯苗,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形好、口感好、产量高。裴生民不仅带动了周边红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本县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上千家,并建起了淀粉、粉丝、粉皮及冷库的深加工企业。
创新技术 带动蔬菜种植户致富
听说周边县的洋葱种植产量很高,亩产都在万斤左右,裴生民慕名前去学习。学习中,裴生民发现按照当地的种植方式,一亩地要投入800元左右的肥料。他结合往年的经验认为,氮磷钾等肥料使用过多,造成营养过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农户而言不太适合。
为此,裴生民一边自学,一边从省农科院引进品种进行实践。经过实践与总结,他摸索出一条成熟的种植经验,并培植出一套科学的洋葱种植“营养餐”,使每亩地节省100元左右的肥料,洋葱亩产高达1.6~2万斤。
裴生民的新技术一经推广,就深受周边市县种植农户的欢迎。同时,裴生民将整个种植技术刻录制成光盘,与洋葱品种一道发放给种植户学习掌握,使一大批洋葱种植大户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裴生民先后引进繁育示范优质蔬菜和农作物新品种30多项,创新花卉、果木盆景栽培技术10多项,盆景柿子、盆景红薯等特色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裴生民的农场形成了办公有场所,推广有网络,开发有样板,基地有品牌,利用田间地头已举办各类培训会、观摩会300多场,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接受种植技术学习培训的农民达1.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