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业节目农经视讯经济

优点数不尽 稻鱼养鱼强势归来

三农 四川农村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10: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稳粮促鱼·增效提质·生态节能

  □本报记者 吴平

  绿色的水稻、红色的鱼儿、不远处的粉墙黛瓦,构成一幅朴素又动人的田园风景画。7月24日,在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崇州市的稻田综合种养,让与会代表感到既亲切又陌生。

  “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稻田养鱼曾是全国的典型。但因为田块太小经营太散,每户也就捡个盐巴钱,随着经济发展,稻田养鱼的性价比下降,便逐渐萎缩了。”8月3日,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陈浩告诉记者,如今水产品需求增加,但养殖水面已经接近饱和,只能在稻田中挖掘潜力。而水稻规模化经营,又为稻田鱼的商品性、产业性提供了保障,除了鱼,还能养虾、蟹、甲鱼、泥鳅。由此,新一轮“加强版”的稻田综合种养又在崇州全面展开。

  生态又增收稻鱼养鱼东山再起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良玉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成都市水产品总量要在目前8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但耕地红线不能碰,不能依靠扩大专业养池来完成这个任务。出路在哪里?

  “工厂化的设施渔业投入高、条件限制多,现有的养殖水域潜力有限。相比之下,稻田综合种养是最切实可行的,不仅能增加水产产出,还弥补了单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弊端。”陈浩说,此外由于水稻生产和水生动物之间形成了良性利用,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改善土壤的面源污染,能一举多得实现农业的生态、高效、现代化。在水产增量、粮食安全、环境改善等多重需求之下,重启稻田种养势在必行。

  “其实成都有宜渔稻田100多万亩,但养殖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量少、效益低,直到去年全市稻田养殖只有5000多亩。”李良玉说,为强化科技支撑,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联合了省内外的水产、水稻等行业专家,组建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推广体系专家团队,采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基层驻点等形式,集成创新推广应用国内先进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2015年,成都市8个区县发展了1.8万亩的稻蟹、稻虾、稻鳖、稻鳅和稻鱼5种养殖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目前崇州已走在了全省前沿。

实时热点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种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农业视频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