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4年,湖北省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节节攀高。但欣喜之下有隐忧:棉油持续下行,猪肉总体低迷,生产资料价格全线下滑。从国际国内市场看,2015年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将更为复杂。
日前,在全省农业工作会上,农业部门发布2014年主要农产品市场综述及2015年市场走势分析。
水稻
2014年,稻米价格外低内高,国内外粮价倒挂。我国已经成为继尼日利亚之后第二大大米进口国。全年大米进口量240万吨(48亿斤)。
市场较为低迷。三季度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后,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收购的积极性仍不高,市场以政策所主导。
恢复双季稻,发展再生稻
优质稻价格前景看好。2014年优质稻谷价格和以此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开工率均较高,优质稻价格明显高于国家规定普通稻谷最低收购价。
建议发展稻米订单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生产,积极推进集中育秧,促进双季稻面积恢复和再生稻发展,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高产水稻,适宜地区发展晚粳生产。
价格走势上,一方面,目前国有企业库存稻谷将达8000——9000万吨,一旦市场稻米价上涨,充裕的库存粮食,很快会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这将制约2015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还存在着下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目的和能力不会使市场粮价出现大幅波动,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将会在国家调控的目标价位上保持稳定运行。
小麦
2014年夏收小麦面积1611.5万亩,单产261.6公斤,总产421.6万吨。纵观全年市场,“政策市”氛围较为浓厚,托市收购启动早,国内主产区三等白小麦托市收购价格到2014年已上提至1.18元/斤。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国内专用粉的需求不断上升,普通粉需求增长缓慢。截至12月底,主产区面粉加工企业普通小麦主流收购价格为2450——2600元/吨,较年初下跌20——80元/吨;北方麦区优质小麦主流收购价格2800——2900元/吨,较年初上涨80——180元/吨。
细化经营品种,抓专用粉市场
2014年小麦生产开局良好,面积恢复性增长,机械条播面积扩大,规模种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提高,小麦生长发育良好。目前需加强田管,做好沟厢升级,除草,后期施好拔节肥和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预计2015年在政策支撑力度减弱,麦价难有明显上涨行情,建议粮食经营主体把握阶段性行情机会,降低利润预期,做大粮食流通规模;细化经营品种,抓住专用粉市场,严控质量标准,提升利润空间。
2015年或将是国内小麦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型的“消化”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预案仍将启动。
棉花
2014年国家取消实行了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新政策透露“风向”:一是市场决定价格,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二是保障棉农基本收益。
农民植棉热情降低,新棉市场比较低迷,局部地区出现“卖棉难”问题。每斤籽棉收购价位于2.6——3.1元之间,亏本减收已成定局,比较效益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作物。
面积减,价格弱 间作套种是“出路”
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将会继续下调,但在天量库存以及疲弱的下游需求的压制下,棉价将依旧维持弱势格局,棉花市场行情以成本价震荡为主。
棉花生产重点向高产优势棉区集中,向土壤肥力较低、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和生态条件适宜棉花生长的旱地集中;适度发展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在省工节本增效上多作文章,推进棉花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重点调减皮棉单产低于80公斤的低产、分散、多灾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水源条件较好、地势较低、易涝或“两萎病”病害较重的调减棉田宜改种水稻,按油菜-中稻、小麦-中稻或双季稻模式种植;水源条件较差的岗地坡地宜改种玉米、大豆或花生,按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玉米(大豆)和春玉米-夏秋玉米模式种植;积极探索改种蔬菜、瓜果和果树等高效作物。
油菜
2014年,湖北油菜生产19年增,夏收面积预计1873.05万亩,总产258.2万吨,总产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单产137.9公斤/亩,优质双低油菜占比97.9%,机收率达40%以上。
油菜籽国家临时储备收购价格为2.55元/斤(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与前一年持平。油菜籽价格从2月份的5162.5元/吨开始,一路下跌,截至到11月份,价格已跌至4666.67元/吨,为近三年来最低价。
国内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倒挂”现象愈演愈烈。进口油菜籽完税成本长期稳定在4200元/吨左右,而国产菜籽长期稳定在5100元/吨左右。
价格总体趋淡,等政策“靴子落地”
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数据,2014年全国预计播种冬油菜10552万亩,2015年国内菜籽生产应该会保持基本稳定或者略有减少,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加上国内庞大库存需要消化的压力,2015年我国油菜籽供应将保持充足,菜籽价格后期下行空间仍然存在,总体趋淡。
市场的最大变数,将是2015年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出台。但由于具体补贴标准、发放方式、执行时间等尚未具体确定,因此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浓烈,等着“靴子落地”。(农村新报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曾红 孔剑)